时间: 2025-04-26 07: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30
作者: 徐璨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去穷荒恨,
东看故国愁。
一心悬两地,
双泪落风流。
羽檄秋偏急,
戎车夜不休。
壮夫轻出塞,
未到陇山头。
白话文翻译:
西去的荒凉让我满怀怨恨,
东望的故乡让我心中愁苦。
我一心牵挂两地,
泪水随风而落。
战书秋风中急促传递,
戎马夜间不停行进。
壮士轻装出征,
尚未抵达陇山的山头。
注释:
典故解析:
“陇山”在古代常被提及作为边塞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壮夫轻出塞”反映了当时边疆战争频繁的背景,表达出士兵出征的紧迫感和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璨,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边塞生活与战争情感,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及对战乱的忧虑。
创作背景:
《陇头水》创作于清代,正值动乱频繁、边疆战事不断的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
诗歌鉴赏:
《陇头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两句“西去穷荒恨,东看故国愁”,使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北方荒凉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接下来“一心悬两地,双泪落风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两地牵挂所带来的悲痛,泪水随着风飘洒,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悲伤。
后四句则转向战争的场景,“羽檄秋偏急,戎车夜不休”描绘了战事频繁的紧迫感,士兵在夜里出征,表现出壮士的勇敢与责任。最后一句“未到陇山头”则是对即将到来的艰苦与挑战的预示,同时暗示了对家国安危的深切关注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构建了一个既有个人情感又有国家情怀的诗意空间,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与对战争的无奈,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西去与东看)、拟人(泪水随风而落)、象征(羽檄、戎车)等修辞手法,使情感更加深刻,意象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战争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传达了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羽檄”指的是什么?
A. 战书
B. 书信
C. 兵器
“双泪落风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诗人对故国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深切思念
C. 愤怒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徐璨的《陇头水》更注重战争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