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05
林附祖
文天祥 〔宋代〕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画影和图形的场景,似乎在追逐风的踪影。书生的命运如同薄弱的纸张般脆弱,身处中心而受尽磨难。那胡人眼神像冬日的火炉,误将颜标(即人名)看作了鲁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鲁公通常指的是鲁国的国君,象征着正义与理想。在诗中,胡人误认颜标为鲁公,表现了误解与偏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著称。他在国家灭亡的动荡时期,依然坚持抵抗外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外敌侵扰,社会动荡不安。文天祥的诗歌常常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
《林附祖》是文天祥在国家危难时期写的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的开头用"画影图形"来描绘一种追寻虚幻的状态,似乎在表达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无力。在那个时代,书生的命运被社会和历史的洪流所裹挟,显得十分薄弱和脆弱。这种对命运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胡儿”与“冬烘眼”形成鲜明的对比,胡人虽然眼神热烈,却因误认而显得滑稽,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误解与冲突。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体现了文天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人在描绘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反映出国家的悲剧,传达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文天祥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误解与偏见的存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书生薄命”指什么?
A. 书生的命运多舛
B. 书生的财富
C. 书生的智慧
“胡儿一似冬烘眼”中的“冬烘”指什么?
A. 冬天的火炉
B. 冬天的寒冷
C. 冬天的雪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无奈与悲哀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