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31
题苏武忠节图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这首诗描绘了苏武忠贞的形象,表达了对忠义的崇敬与对卖国之人的痛斥:
我独自一人与羝羊在海上游荡,见面时不禁流下血泪向天空倾诉。
忠诚的决心在生前就已决定,老年的节操应当在死后得到休息。
不死的状态未必值得庆幸,活着又何必为死而忧愁。
那些甘心卖国的人如今在哪里?我曾识得苏公的义胆壮志。
苏武是汉朝的名将,以忠诚著称。他被匈奴俘获,遭受磨难却始终不屈。他的事迹成为忠贞不屈的象征。诗中提到的“苏公”即指苏武,诗人借用他的故事表达对忠贞的赞美。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著称。他在抗元的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成为忠贞的象征。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诗人借苏武的故事激励人们忠于国家,表现了对卖国者的愤慨和对忠贞者的崇敬。
《题苏武忠节图》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悲壮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武的忠贞精神以及对国家的热爱。诗人用“独伴羝羊”的孤独形象比喻苏武在艰难环境中的坚持与坚韧,展现了他虽身处逆境,心中依然怀有忠贞之志的伟大情怀。诗中反复提及的“忠贞”与“卖国”,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忠诚的珍贵与背叛的可耻。
作者通过血泪的描绘,表达了对苏武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忠义精神的激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同时,诗中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知,强调了忠诚不仅在生前,更在死后。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是对忠义精神的颂扬与对背叛行为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围绕忠贞不屈的精神展开,强调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背叛行为的强烈反感。通过苏武的形象,表达了对忠义的崇敬与对卖国者的谴责。
选择题:苏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甘心卖国人”指代的是_____。
判断题:文天祥是因抵抗外敌而被俘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