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9:11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唐)杜甫
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
此地生涯晚,遥悲水国秋。
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
使者虽光彩,青枫远自愁。
我曾听说宋玉的故居,每次都想去荆州看看。
在这个地方生活得太晚,远远地悲伤着水乡的秋天。
孤独的城池如同一根柱子,落日映照着九江水流。
使者虽然显得光彩夺目,但远处的青枫却让我感到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势,也有细腻深沉的情感,尤其擅长描绘社会生活和人民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他因战乱辗转多地,心系国家,忧虑时事,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荆州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篇提到“宋玉宅”,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忆,更加深了诗人对荆州的向往与赞美。接下来的“此地生涯晚,遥悲水国秋”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无奈与悲凉,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则构建了一幅孤独的画面,孤城与落日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的凄凉感。最后一句“使者虽光彩,青枫远自愁”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尽管使者的身份显赫,但与自然景色的对比中,显得更加孤独无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逐句解析:
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
诗人提到对古人宋玉的向往,说明荆州在他心中不仅是地理位置,也是文化的象征。
此地生涯晚,遥悲水国秋。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晚期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秋天的思念与悲伤。
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
画面中的孤城与落日,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无奈,九江的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使者虽光彩,青枫远自愁。
使者的光彩与青枫的愁苦形成对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以及对荆州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宋玉”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战国时期
D. 宋代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A. 长安
B. 荆州
C. 洛阳
D. 成都
“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中的“孤城”象征什么?
A. 荣耀
B. 孤独
C. 财富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杜甫的诗更加沉郁,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豪情与享乐。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体现了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