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02
新秋
作者: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
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
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
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
夜深搔首叹飞蓬。
在这新秋时节,火红的云彩尚未消散,奇特的山峰依然耸立。我靠着枕头,突然被一阵秋风惊醒。几处园林中萧瑟的景象,让我好奇哪一家正在安静地敲打着砧板。蝉声时断时续,伴随着凄凉的残月;萤火虫的光芒在夜空中闪烁。写完这首诗,我希望能在金门(即长安)再次献上我的作品,夜深人静时,我不禁搔首叹息,仿佛自己如飞蓬般漂泊不定。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新秋》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此诗表现了他对秋天的感慨,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杜甫的《新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首联“火云犹未敛奇峰”,描绘了秋天的壮丽,但其中透出一丝未解的惆怅。诗人利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折射出内心的感受。
随着诗歌的发展,环境的描绘愈发显得萧瑟,尤其是“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诗人在这里将个人的孤独感与自然的寂静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蝉声的“断续”和“悲残月”的意象,进一步加重了诗的悲凉氛围,表现了秋天的冷清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一联“夜深搔首叹飞蓬”,不仅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在写景中融入深刻的情感,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受。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动荡中寻求归属感的深切情感。
《新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蝉声断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兴奋
D. 放松
“夜深搔首叹飞蓬”中“飞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诗人的漂泊
C. 秋天的风
D. 夜空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