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秋》

时间: 2025-05-01 03:12:02

诗句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02

原文展示

新秋
作者: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
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
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
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
夜深搔首叹飞蓬。

白话文翻译

在这新秋时节,火红的云彩尚未消散,奇特的山峰依然耸立。我靠着枕头,突然被一阵秋风惊醒。几处园林中萧瑟的景象,让我好奇哪一家正在安静地敲打着砧板。蝉声时断时续,伴随着凄凉的残月;萤火虫的光芒在夜空中闪烁。写完这首诗,我希望能在金门(即长安)再次献上我的作品,夜深人静时,我不禁搔首叹息,仿佛自己如飞蓬般漂泊不定。

注释

  • 火云:红色的云彩,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欹枕:指斜靠在枕头上,形容作者的状态。
  • 砧杵:砧板和杵,指做饭时的工具,暗示家居的宁静与生活的劳作。
  • 蝉声:蝉鸣声,常与夏季相联系,此处用以表达秋季的哀伤。
  • 萤焰:萤火虫的光,象征着微弱的生命和寂静的夜晚。
  • 金门:指长安,古代的都城,象征着诗人对归属感的追寻。
  • 飞蓬:形容漂泊的状态,体现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的盛世与衰落,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新秋》作于杜甫晚年,时值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此诗表现了他对秋天的感慨,寄托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新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思考。首联“火云犹未敛奇峰”,描绘了秋天的壮丽,但其中透出一丝未解的惆怅。诗人利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折射出内心的感受。

随着诗歌的发展,环境的描绘愈发显得萧瑟,尤其是“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诗人在这里将个人的孤独感与自然的寂静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蝉声的“断续”和“悲残月”的意象,进一步加重了诗的悲凉氛围,表现了秋天的冷清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最后一联“夜深搔首叹飞蓬”,不仅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在写景中融入深刻的情感,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火云犹未敛奇峰:描绘秋季的独特景象,火云代表着秋天的色彩,奇峰则象征着大自然的壮丽。
  2. 欹枕初惊一叶风:诗人以“欹枕”表达自己的疲惫与不安,被秋风的轻拂惊醒,象征着内心的动荡。
  3. 几处园林萧瑟里:描写园林的萧条景象,暗示着生活的孤寂与无奈。
  4. 谁家砧杵寂寥中:通过“砧杵”突显生活的静谧和孤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5. 蝉声断续悲残月:蝉声的断续与残月结合,表现了秋天的悲凉与孤独的情感。
  6. 萤焰高低照暮空:萤火虫的光芒点缀了夜空,象征着微弱的希望与生命。
  7. 赋就金门期再献:诗人希望能在长安再次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
  8. 夜深搔首叹飞蓬:表达了在夜深人静时的迷茫与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云与秋天的气氛联系,形象生动。
  • 对仗:如“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给自然现象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动荡中寻求归属感的深切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云:象征着秋天的变化与壮丽。
  • 园林: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在秋天显得萧瑟。
  • 蝉声:秋天的声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萤焰:微弱的光芒,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坚持。
  • 飞蓬:形容漂泊的状态,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新秋》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2. 诗中“蝉声断续”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兴奋
    D. 放松

  3. “夜深搔首叹飞蓬”中“飞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诗人的漂泊
    C. 秋天的风
    D. 夜空的星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李白《月下独酌》:则更多展现了个人情感的洒脱与孤独,与杜甫的沉重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贺新郎 竹逸屡苦足疾词以讯之 贺新郎 得京口北发信用史邦卿韵 贺新郎 其二 答赵清远见寄韵 贺新郎·决眦斜阳里 贺新郎 伯成先生席上赠韩修 贺新郎 题大兄忏庵主人粤讴解心稿本 贺新郎 甲辰广陵中秋小饮孙豹人溉堂归歌示阮亭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六 贺新郎 郑师许自北流萝村来书,并题双树居词,依韵奉答。书云:近熟读辛苏调,已和贺新郎全部,故及之 贺新郎 九日同柳汤佐梁平章弟总管 歌酒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孤家寡人 证讯 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祝币 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生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翠绕珠围 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鸾翔凤集 负固不服 脑凿子 如醉方醒 鬲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痲疯 笑面夜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