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4:34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
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
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
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
春风回首仲宣楼。
这首诗是杜甫在即将前往荆南时寄别给李剑州的。诗中提到,李剑州是一位高义之士,他的品德能够穿越古今。诗人自己在剑州已经待了三年,感到寥落孤独。诗人看到文翁的教育才能改变民俗,却不知李广这样的人物仍未获得封侯之位。路过滟滪时,看到自己鬓发如双蓬草般稀疏,独自一人钓鱼,心中感慨万千。与战马相逢的机会又要到何时?春风中回首望那仲宣楼,感慨时光流逝。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诗作内容丰富,涵盖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风格沉郁、真实。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他在剑州任职期间,因战乱他饱受离乱之苦,常常感慨身世与时局的无常。诗中寄情给好友李剑州,表达对友人的敬意与对人生的感慨。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是杜甫在即将前往荆南时写给好友的送别诗,诗中浓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开篇即以“使君高义驱今古”展开,展现了对李剑州高尚品德的赞美,这种赞美不仅在于其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接着“寥落三年坐剑州”则表现出诗人在剑州的孤独感,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留下的却是无尽的思念与感伤。
紧接着,诗人提到文翁的教育才能,期望以此改变民俗,反衬出对李广未封侯的惋惜,这里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路经滟滪时,诗人用“双蓬鬓”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衰老与孤独,而“天入沧浪一钓舟”则暗含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两句“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希望,戎马象征着战争与动荡,仲宣楼则是对美好回忆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深刻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谊以及历史的感慨,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的深邃与悲悯。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谁?
“戎马相逢更何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诗中“春风回首仲宣楼”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