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7:23
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
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
但采原上桑,不顾门前杏。
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
自从蚕虫孵化后,我每天都在担心蚕儿受凉。
草屋里我不停地为它们保暖,连梳妆打扮的时间都没有。
只顾在山坡上采桑叶,完全不顾门前的杏树。
辛苦得来的丝线很多,可是上交给官府却一点也不能减少。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古代农民的艰辛生活与对蚕丝生产的重视,尤其是对赋税的无奈。在古代,蚕丝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诗中表现了对个人辛劳与官府苛捐杂税的不满。
梅尧臣,字圣俞,号蕉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农事题材的诗歌。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生活的细节,表现出对劳动者的同情与理解。
《蚕女》创作于宋代,那是一个重视丝织业的时代,蚕桑经济对农民生活至关重要。诗人通过描写蚕女的辛劳,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艰辛与对家庭的奉献。
梅尧臣的《蚕女》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女在蚕桑生产中的辛勤付出。诗开头用“自从蚕蚁生”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蚕虫温暖的忧虑,展现了农女对蚕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她忙于照料蚕虫的情景,甚至连自己的容颜都顾不上打理,凸显了她的奉献精神与无私。最后两句则在辛勤劳动后,感到收入却被官府所征收,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蚕丝生产过程的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压迫。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真实的生活场景,梅尧臣成功地传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与同情。
整首诗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揭示了农村妇女在蚕丝生产中的辛劳与不易,同时也反映了对官府税收的不满,展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系。
诗中提到的“蚕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云髻未暇整”意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梅尧臣的作品更加细腻,关注于个体的情感,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加宏观,关注于国家与民众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