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6:3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6:37:04
兹日颇所惬,扪虱反得蚤。
去恶虽未殊,快意乃为好。
物败谁可必,钝老而狡夭,
穴蚁不囓人,其命常自保。
今天心情很舒畅,抚摸虱子反而抓到了一只跳蚤。
虽然去掉的恶事还未完全消除,但心里舒畅就是好。
事物的败坏谁能保证呢?年老而愚笨的却有狡猾的年轻人,
蚂蚁在洞里不咬人,它的生命常常自保。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理解为一种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表现了对生活中小事的感悟和对世事无常的理解。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龙溪,宋代著名诗人,以词风清新见长,与苏轼、黄庭坚并称“苏梅黄”。梅尧臣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质朴明快。
诗作创作于梅尧臣晚年,生活经历的沉淀使其在这首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扪虱得蚤》是一首体现生活哲学的诗作。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开篇“兹日颇所惬”,展现了诗人对当下心情的满意,接着“扪虱反得蚤”,意外的收获让人感到生活的乐趣。虽然“去恶虽未殊”,并未完全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但“快意乃为好”,强调的是心态的调整与内心的满足。
诗中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物败谁可必”来反映对世事无常的理解,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而年老和年轻的角色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狡猾的年轻人和愚笨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智慧与年龄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一句“穴蚁不囓人,其命常自保”,意在说明即使在环境中处于劣势,蚂蚁也能通过适当的方式生存,体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智慧。
全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强调心态的调整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烦恼,但只要心中有快意,便能找到乐趣与智慧。
诗中诗人对今天的心情如何?
A) 不好
B) 很好
C) 一般
诗中提到的“去恶”是什么意思?
A) 逃避
B) 消除恶事
C) 增加
诗中说“穴蚁不囓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蚂蚁的攻击性
B) 生存的智慧
C) 蚂蚁的无害
可以将梅尧臣的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强调人生的畅快与放纵,而梅尧臣的诗则更为细腻,关注内心的感受与生活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