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6:51
祈雨 其二
作者: 叶梦得
今年淮西蹙胡骑,
王师尽扫无馀类。
武王伐纣报丰年,
今者骄阳岂天意。
东求三茅西采石,
塔中至人肯徒视。
明朝掣电骇翻盆,
妇子犹能饱遗滞。
今年在淮西地区,胡人的骑兵仿佛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王师已经尽数消灭了他们,毫无残余。
武王伐纣是为了报答丰年,
如今的烈阳难道是上天的意图吗?
向东寻求三茅山的雨水,向西攀登采石的高峰,
那塔中的圣人难道只是在徒然地观看吗?
明天雷电交加,雨水如翻盆般倾泻,
即使是妇孺也能饱享这场滞留的雨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梦得,号香严,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词、诗、散文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时值社会动荡,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诗人以祈雨的方式表达对自然和命运的无奈与渴望。
叶梦得的《祈雨 其二》是一首以祈求雨水为主题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天意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丰收的渴望。诗中开篇直接描绘了战事的消退,胡骑在王师的打击下黯然失色,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时局的动荡。接着,诗人通过提及武王伐纣的典故,表达了对丰年到来的期待,而“骄阳岂天意”则道出对天命的不满与质疑。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求雨的具体行动,东求三茅,西采石,表明了对自然的主动求索,但又带有无奈的意味,似乎在问:“难道高人只能无动于衷吗?”最后两句以“明朝掣电骇翻盆”结束,展现了即将来临的暴雨,给人以希望,期待着大雨能够带来丰沛的滋养,甚至是妇子也能因雨水而得饱。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感层次丰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构成了一幅求雨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以及人间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灾害的无奈感与对丰收的渴望,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人们在天命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王师”指的是哪位王的军队?
填空题:诗中的“骄阳岂天意”表达了诗人对__的质疑。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明朝掣电骇翻盆”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暴雨。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在诗中描绘战乱中的愁苦,而叶梦得则在战后的渴望与自然的抗争中展现了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