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书为山亭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2 18:15:11

诗句

使节交驰数路分,颇知旰食念前军。

疾须图上金城策,一见真堪胜百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11

原文展示:

使节交驰数路分,颇知旰食念前军。
疾须图上金城策,一见真堪胜百闻。


白话文翻译:

各路使者频繁往来,我对前方军队的饮食情况颇为关心。急需制定出攻取金城的计策,亲眼见到的情况比千百次的听闻更为真实。


注释:

  • 使节:指出使的官员或使者。
  • 交驰:交替奔走,形容使节频繁往来。
  • 旰食:指晚餐,诗中指前军的饮食情况。
  • 金城:可能指某个城池,象征着战略目标。
  • :计策、策略。
  • 百闻:指听到的事情,强调听闻的次数之多。

典故解析:

“金城”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重要的战略城池,象征着战争中的关键目标。在古代,战争往往依靠情报的传递,因此使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8年-1148年),字希声,号惭庵,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曾任翰林学士,擅长诗词,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有战事之时,诗人以使节的身份,关注前线的军情与饮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浓缩了诗人对国家和军队的关注。开篇的“使节交驰数路分”,不仅描绘了紧张的军事环境,也暗示了信息传递的重要性。接下来的“颇知旰食念前军”,则表明诗人对前线士兵生活状况的关心,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

“疾须图上金城策”,诗句中流露出急迫感,显示出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金城的攻取不仅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未来的寄托。在最后一句“一见真堪胜百闻”中,诗人强调了亲自观察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真实信息的渴望。通过这几句话,诗人展现了作为一个使者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同时也呼应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战争的思考,也有对士兵的同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使节交驰数路分:描绘信息传递的紧迫与繁忙。
    2. 颇知旰食念前军:表达对前线军队生活状况的关注。
    3. 疾须图上金城策:急需制定攻取金城的策略,反映战争的紧迫性。
    4. 一见真堪胜百闻:强调亲身经历与真实观察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使节交驰”与“旰食念前军”,上下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夸张:如“一见真堪胜百闻”,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亲见的重要性。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和军队的深切关注,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真相的渴望与对士兵的同情。


意象分析:

  • 使节:象征着信息与沟通的桥梁。
  • 金城:代表着军事目标与国家战略。
  • 旰食:象征着士兵的基本生存状况,反映出战争的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城”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战争的目标
    C. 诗人的家乡
    D. 友谊的象征

  2. 诗句“一见真堪胜百闻”的意思是什么?
    A. 亲身经历的重要性
    B. 听说的故事
    C. 不同人的看法
    D. 书本上的知识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战乱时期的忧国情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诗词对比:
对比叶梦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体现了历史背景下的情感,但叶梦得更专注于对国家和军队的关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怀与豪情。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叶梦得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落花 长亭怨慢 秋柳 长亭怨慢 奉题劳山纪游词。集中兼叙先世旧事,西司尤切时地,乔木苦岑之思,其寄于此矣 长亭怨慢 长亭怨慢 丁丑生日作 长亭怨慢 柳线 长亭怨慢 江上检旧缄付炬,赋此 长亭怨慢 哭清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犬旁的字 伏伏腊腊 齲字旁的字 酒伴 函问 驱骋 看文老眼 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音闻 引船就岸 开国功臣 长斋绣佛 鬲字旁的字 月经衣 黄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包含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