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24:39
阮郎归·前题 磨刀人
作者: 姚华 〔清代〕
低头日日寄人檐。
倚肩泥水黏。
磨砻不厌竞尖纤。
及锋今更铦。
升斗计,未须廉。
呼声如令严。
将军武库耀明蟾。
仗伊三寸磏。
每天低头在他人屋檐下工作,
肩头沾满了泥水。
磨刀不厌倦,追求锋利的刀刃,
如今的刀锋更加锋利。
为了谋生的计较,不必太过于节俭。
呼喊声如同命令般严厉。
将军的武库在明亮的月光下闪耀,
凭借着这三寸的刀刃。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擅长描写劳动、生活及其艰辛,作品多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变迁时期,诗人通过“磨刀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劳动者的辛苦与坚韧,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阮郎归·前题 磨刀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刻画了一个辛勤磨刀人的形象,展现了劳动者在社会中的艰辛与坚持。诗的开头通过“低头日日寄人檐”引入,表现出磨刀人生活的窘迫与无奈,暗示着他依赖他人而生存的艰辛。接着“倚肩泥水黏”则描绘了他日常工作中的辛劳,泥水的黏腻感象征着他与劳动的紧密关系。
在“磨砻不厌竞尖纤”中,磨刀人的执着精神展现无遗,他对锋利刀刃的追求不仅是为了生计,更是对技艺的尊重和追求完美的体现。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将军的武库在月光下闪耀,暗喻了力量的象征和磨刀人对于社会角色的认知,尽管他处于底层,却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整首诗在语调上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劳动的尊重,既反映了个人的奋斗,也折射出社会的复杂,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磨刀人的形象,反映了劳动者在社会中所面临的艰辛与追求,同时也展示了对技艺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无奈。诗歌强调了每个劳动者在社会中的价值,无论地位如何,辛勤的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寄人檐”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诗中提到的“磨刀”象征着什么?
诗中“将军武库”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姚华的《阮郎归·前题 磨刀人》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出对劳动和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豪放与豪情,而姚华则更注重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劳动者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