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53
一境谁相到,翛然绝点尘。
天花莫狼藉,吾匪解空人。
这段诗的意思是:在这个境界中,谁能真正到达呢?心灵恬淡,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天上的花瓣不要随意飘落,我不是那种只懂得解脱的人。
释岩,宋代著名的禅宗诗人,致力于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禅悟和人生哲学。他的诗风多以简练、深邃著称,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源自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禅悟。在动荡的时代,许多人追求物质与名利,释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与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偈五首 其四》展现了释岩的禅宗思想,诗中蕴含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外在纷扰的淡然态度。首句“一境谁相到”设问,正是对境界的探讨,表明了这种境界的高远与难以企及。接着“翛然绝点尘”,将这种境界与世俗的纷扰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此处的“翛然”不仅体现了心灵的宁静,更是对生活繁杂的拒绝。
在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天花莫狼藉”,意在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随意浪费。最后一句“吾匪解空人”,则是对自我身份的反思,诗人并不希望被视为空洞无物的人,而是希望在超脱中保持真实和充实。这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心灵境界的探讨,表现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一境”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世界
B. 心灵的境界
C. 自然景象
D. 人际关系
“翛然绝点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喧闹
B. 宁静
C. 忧虑
D. 疲惫
“吾匪解空人”中“解空人”可以理解为:
A. 追求物质的人
B. 追求精神空虚的人
C. 追求真实的人
D. 没有追求的人
答案:1-B, 2-B, 3-B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释岩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