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32
鹭鸶
作者:欧阳修 〔宋代〕
风格孤高尘外物,
性情闲暇水边身。
尽日独行溪浅处,
青苔白石见纤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高的风格,像是超脱于尘世的事物,诗人的性情闲适,常常在水边游荡。整日独自漫步在溪流浅处,青苔和白石之间可以看到细小的鱼鳞。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孤高”与“闲暇”的意象反映了古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世称欧阳公,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他提倡“古文运动”,强调文学应通俗易懂,注重情感和自然的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下,欧阳修渴望逃离朝政的纷扰,寄情于自然,表达了他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鹭鸶》是欧阳修对自然与人文情怀的深刻体验,诗中的鹭鸶象征着一种孤高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于尘世生活的逃避和对清新自然的向往。首句“风格孤高尘外物”,即点明了诗人对鹭鸶的赞美,鹭鸶的独特气质与其自身的追求相呼应,传递出一种超然的孤独美。接下来的“性情闲暇水边身”,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宁静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极为精致,溪水、青苔、白石与鱼鳞的结合,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仿佛让读者也置身于那宁静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诗人得以独自漫步,思考人生,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诗的最后一句“青苔白石见纤鳞”则生动地突出了自然的细腻之美,泊于水边的鹭鸶似乎与水中游动的小鱼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逃避。
整首诗通过描绘鹭鸶与水边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白话文翻译中提到的“孤高”指的是什么?
A. 高大
B. 孤独而高洁
C. 孤单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包含哪些元素?
A. 青苔和白石
B. 山和河
C. 花和树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自由的渴望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繁华的追求
《静夜思》与《鹭鸶》: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深刻体悟,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而《鹭鸶》则强调孤高的生活态度。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描绘自然,展现诗人的闲适心情,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欧阳修及其诗作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