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29
《满桂楼》
为怜湖水通宵望,不学樊杨却月楼。
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
卷帘方影侵红烛,绕竹斜晖透碧流。
萧瑟晓风闻木落,此时何异洞庭秋。
全诗翻译:
为了怜惜湖水通宵的美景,我不如樊哙那样住在月亮下的高楼。只希望清澈的湖面能够反射出明亮的月光,不要去看那纤细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上。
轻轻卷起帘子,月影映在红烛上,斜阳透过竹林洒在碧水之上。
清冷的晨风中,听到树木的落叶,此时的景色何尝不像洞庭湖的秋天?
作者介绍:李绅(约790年-858年),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阮亭,晚号白云山人,曾任监察御史,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广受推崇。
创作背景:创作于李绅晚年的某个秋夜,表达了他对美好景色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满桂楼》描绘了一幅秋夜湖水美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为怜湖水通宵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湖畔环境,随着夜色的降临,湖水的波光粼粼,令人心生怜惜之情。接下来的“不学樊杨却月楼”则巧妙地引出樊哙的高楼意象,表现出诗人对高处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而“惟待素规澄满镜”一句中,诗人希望湖面如镜,能够清晰反射出明亮的月光,展现出一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又在“莫看纤魄挂如钩”中流露出对月亮的无奈与失落。卷帘、红烛、斜晖、碧流等意象则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夜图,诗人在此刻感受到的孤寂与思绪,仿佛与洞庭湖的秋天相互呼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及人生哲理的思考。秋天的冷清与孤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秋夜湖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色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短暂与孤寂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樊杨”指的是哪个意象?
A. 高楼
B. 月亮
C. 湖水
D. 竹林
“卷帘方影侵红烛”中“方影”指的是什么?
A. 竹影
B. 月影
C. 烛影
D. 水影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场景,但李绅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