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

时间: 2025-05-04 03:26:16

诗句

红树漫山驻岁华,玄冬惊见眼生花。

井陉旗帜军容盛,汴水帆樯御气赊。

春草凄迷金谷障,夕阳照灼赤城霞。

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怅谁乘博望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6

原文展示:

红树漫山驻岁华,
玄冬惊见眼生花。
井陉旗帜军容盛,
汴水帆樯御气赊。
春草凄迷金谷障,
夕阳照灼赤城霞。
靡蓱丹木扶桑里,
惆怅谁乘博望槎。

白话文翻译:

红色的树木在山间盛开,
在冰冷的冬季,惊讶地看到花朵绽放。
井陉的军旗高扬,军容壮盛,
汴水上的帆船慢慢地前行。
春草在金谷的围墙外凄迷不清,
夕阳照射下,赤城的霞光灿烂。
在扶桑的树木下,
惆怅的是谁能乘船到博望去呢?

注释:

  • 红树:指的是红色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岁华:年华,象征时间的流逝。
  • 玄冬:深冬。
  • 井陉:地名,古代的一个军事重地。
  • 汴水:指汴河,代表南宋都城汴京。
  • 帆樯:帆船的桅杆。
  • 靡蓱:意指柔弱的草。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象征着日出的地方。
  • 博望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渡船,可能暗示着对理想或远方的渴望。

典故解析:

  • 博望:指的是博望山,古代有名将屈原在此地渡河的传说,象征着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 扶桑:在古代神话中,扶桑是日出之地,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明代政治家、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和深厚的学识而闻名,尤其是在山水诗和咏史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与当时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刘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中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次韵和石末公红树诗》是一首充满生命力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对生命的思考。开篇“红树漫山驻岁华”,便以鲜艳的色彩引入,呼应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接下来的“玄冬惊见眼生花”,则在寒冷的冬季中突然出现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诗中提到的“井陉旗帜军容盛”,不仅描绘了当时的军事风貌,也暗示了国家的兴盛与繁荣。而“汴水帆樯御气赊”则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随着诗意的深入,春草与夕阳交融,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画面。

最后两句“靡蓱丹木扶桑里,惆怅谁乘博望槎”,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命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惆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红树漫山驻岁华:红色的树木在山中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繁荣。
  2. 玄冬惊见眼生花:在深冬之际,惊喜地看到花朵绽放,暗示着希望与生命的顽强。
  3. 井陉旗帜军容盛:井陉的军队旗帜高扬,展示出军队的威武与士气。
  4. 汴水帆樯御气赊:汴水上的帆船缓缓前行,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
  5. 春草凄迷金谷障:春草在金谷的围墙外显得凄迷,象征着失去与无奈。
  6. 夕阳照灼赤城霞:夕阳的光辉映照下,赤城的霞光灿烂,形成美丽的景象。
  7. 靡蓱丹木扶桑里:在扶桑的树木下,象征着理想与希望的存在。
  8. 惆怅谁乘博望槎:感慨于理想的渴望,谁能乘船到达博望,表达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将“红树”比作生命的象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春草凄迷”与“夕阳照灼”,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生命的希望与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对现状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树: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 玄冬:生命的考验与困境。
  • 汴水: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扶桑:希望与理想的寄托。
  • 博望槎:追求理想的工具与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冬天的寒冷
    • C. 战争的激烈
  2. 诗中提到的“井陉”是指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个地名
    • C. 一种植物
  3. “惆怅谁乘博望槎”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无奈
    • B. 对理想的渴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刘基的诗在意境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偏向于抒情,后者则更注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基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送古之奇赴安西幕 江上逢司空曙(一作岳阳逢司空文明,得关中书)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听夜雨寄卢纶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与道者别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重送郑宥归蜀因寄何兆 送刘侍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炮垒 群策群力 长枕大被 倾吐衷肠 灰烬 辵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不遑宁息 包含幸的成语 母以子贵 登陆 猬结蚁聚 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段的词语有哪些 穴宝盖的字 趁水和泥 片字旁的字 肚结尾的成语 包含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