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58
留灯坐达晓,要与影晤言。
下帷对古人,何暇复窥园。
使君本学武,少诵十三篇。
颇能口击贼,戈戟亦森然。
才智谁不如,功名叹无缘。
独来向我说,愤懑当奚宣。
一见胜百闻,往鏖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辽年。
灯下坐到天亮,我想与你的影子谈谈。
拉下帷幕对着古人,哪有时间再去看园子呢?
使君本来是学武的,年轻时读过《十三篇》。
他确实能口头击退敌人,戈戟也显得威武。
才智谁能比得上,然而功名却叹无缘。
他独自来向我倾诉,愤懑的情绪该向谁诉说?
一见面胜过百次听闻,去往皋兰山的打斗。
白衣战士手握三支箭,趁着这机会去征讨辽国。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各种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的朋友张中即将出征时,庞参军为其送行的场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诗人与庞参军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即将出征的张中的惋惜。诗的开头以“留灯坐达晓”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思考的状态,接着通过“下帷对古人”引入历史,暗示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与向往。诗中提到的“使君本学武”,展现了庞参军的武才,表达了对他才能的认可和对未能成就的遗憾。这种对比使得诗中流露出一种深切的人生哲理:才智与功名并不总是成正比,反而常常让人感到无奈。
接着,诗人以“愤懑当奚宣”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不满。最后一句中的“白衣挟三矢”则生动地刻画了即将出征的英勇形象,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勇气,尽管前路艰险,但仍然要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豪放的气势相结合,展现了苏轼对朋友的关心、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关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勇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的“使君”指的是谁?
“一见胜百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