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洞仙歌 余素不善倚声,而次女绣孙颇好之,因亦时有所作,积久遂多,但于律未谙,謷牙不免,是所愧耳。》

时间: 2025-04-24 12:00:52

诗句

经生家法,只虫鱼笺注。

那得新声斗琼树。

绮窗前、偏有娇女耽吟,摇翠管、时出清词丽句。

因教狂态发,铁板铜琶,也学东坡作豪语。

老去律仍疏、渔唱蘋州,何处觅、霞翁频误。

且细写、蛮笺付红儿,借凤管、鸾笙旗亭流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00:52

原文展示:

洞仙歌

经生家法,只虫鱼笺注。那得新声斗琼树。绮窗前偏有娇女耽吟,摇翠管时出清词丽句。因教狂态发,铁板铜琶,也学东坡作豪语。老去律仍疏渔唱蘋州,何处觅霞翁频误。且细写蛮笺付红儿,借凤管鸾笙旗亭流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遵循了传统的家法,只是用虫鱼的笔记来记录。怎么能得到新声与琼树相斗呢?在华丽的窗前,偏偏有美丽的女子沉迷于吟唱,时而摇动翠管,唱出清丽的词句。因此引发了狂态,铁板铜琶也开始模仿东坡的豪放之语。年纪渐长,仍然疏于律诗的渔歌与蘋州的唱和,何处能寻到霞翁频繁的误点呢?不如细细书写蛮笺交给红儿,借用凤管与鸾笙在旗亭中流传。


注释:

字词注释:

  • 经生家法:指遵循传统的文人学问和写作规则。
  • 虫鱼笺:一种以虫鱼为题材的书写材料,形容题材低微。
  • 琼树:象征美好的事物,指新颖的诗词。
  • 娇女:指美丽的女子。
  • 翠管:指乐器,可能是竹笛等。
  • 东坡:指苏轼,著名的文学家,以豪放著称。
  • 蘋州:指与渔歌相关的地名,表现对传统文化的追忆。

典故解析:

  • 东坡:苏轼的别号,因其作品豪放而著称,常被后人引用。
  • 霞翁:可能指某位隐士或名士,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樾(1821-1907),字伯恭,号佩韵,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洞仙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时期,作者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探索,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怀念以及对新兴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洞仙歌》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中使用了大量的音乐意象,如“翠管”、“铁板铜琶”,体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诗的开头便提到“经生家法”,显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学的依赖,同时也隐含着对创新的渴望。

在描绘娇女吟唱的场景时,诗人通过“清词丽句”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音乐和诗意的世界。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诗人对律诗的疏远与对渔歌的怀念,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美,一方面是对传统的依恋,另一方面是对新声的渴望。这种矛盾使得诗歌充满了层次感,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反思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生家法,只虫鱼笺注。”:遵循传统写作法则,仅仅是低俗的题材。
  2. “那得新声斗琼树。”:怎么能与新声相较呢?
  3. “绮窗前偏有娇女耽吟,摇翠管时出清词丽句。”:美丽的女子在窗前吟唱,清丽的词句伴随着乐器的旋律。
  4. “因教狂态发,铁板铜琶,也学东坡作豪语。”:因此情绪激动,开始模仿苏轼的豪放。
  5. “老去律仍疏渔唱蘋州,何处觅霞翁频误。”:年纪渐长,对律诗的掌握仍然疏松,何处能找到那位隐士的错误音调。
  6. “且细写蛮笺付红儿,借凤管鸾笙旗亭流布。”:不如细细书写,将之交给红儿,借助乐器在旗亭中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虫鱼笺”比喻低俗的写作材料。
  • 对仗:如“铁板铜琶”与“凤管鸾笙”,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将“娇女”赋予了独立的情感与思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文化变革中的迷茫与探索,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女:象征美好与青春。
  • 翠管:代表音乐与艺术的灵动。
  • 铁板铜琶:象征传统音乐和诗词的豪放风格。
  • 霞翁:隐士的象征,体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娇女”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青春
    • B. 古典文学
    • C. 传统音乐
  2. “铁板铜琶”与“凤管鸾笙”分别代表什么?

    • A. 传统与创新
    • B. 诗歌与散文
    • C. 男性与女性
  3. 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 完全拒绝
    • B. 依恋与反思
    • C. 盲目追随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蝶恋花》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洞仙歌》:两者都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但《水调歌头》更显豪放,而《洞仙歌》则带有一丝温柔的怀旧气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俞樾与清代诗歌的变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五月二日太华寺会效韩昌黎 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二 留别安宁滇城诸友 其一 刘羲亭访予高峣宿毛氏萃芳园夕归 广心楼小酌忆张禺山 与李葵之段宪卿夜饮 正月十一日宿禄礼寄丘月渚杨溪山张见梅杨墨池 发安宁 正月二日观社 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伤秋 食字旁的字 三恶趣 几字旁的字 仗托 烂结尾的成语 贼子乱臣 心慌意乱 戈字旁的字 炀没 起诉 气字旁的字 包含梯的成语 白昼做梦 刀头剑首 心爽神怡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