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20
大江东去 其十一 壬寅秋南归登金山作
作者: 夏言 〔明代〕
砥柱乾坤,镇长江万古中流独立。
横遏惊涛排骇浪,直负擎天巨力。
吞吐云烟,奔腾月日,壮观东南壁。
三山海上,孤根不与同植。
蛟宫贝阙玲珑,海色浮空,日抱鼋鼍出。
人代光阴如一瞬,只有沧波不息。
吞海亭前,江天阁上,目送飞鸿翼。
振衣长笑,墨笔醉洒岩石。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色和诗人胸怀的豪情。诗中提到长江如同支撑天地的柱子,亿万年流淌不息,稳稳地屹立在世界之中。它横扫惊涛骇浪,承载着巨大的力量。诗人描绘了云烟的吞吐和时间的流逝,展现出东南的壮观景象。三座大山在海上孤零零的矗立,显得与众不同;而那些精美的蛟宫和贝阙则如同在浮空的海色中,朝阳照耀着龟和鳄。人世间的光阴如同瞬间的转瞬即逝,唯有那波涛汹涌永不止息。在吞海亭前、江天阁上,诗人目送飞鸟翱翔。最后,他振衣长笑,手握墨笔在岩石上洒下豪情。
作者介绍:夏言,明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壬寅年秋季,诗人南归途中登上金山,饱览长江的壮丽风光,激发了他对浩瀚江河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这首诗以长江为主线,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对其的敬畏之情。开篇“砥柱乾坤”便为全诗定下了崇高的基调,长江被比作支撑天地的柱子,表现出其伟岸的形象。接着,诗人描绘了长江的奔腾和浩荡,表现了其强大的力量,给人以震撼之感。通过“吞吐云烟,奔腾月日”,诗人不仅表现出自然的壮观,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在描写三座大山时,诗人使用“孤根不与同植”,强调了大山的孤独和独特,象征着一种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蛟宫贝阙玲珑”,则是诗人对于海中美景的赞美,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神秘。诗中“人代光阴如一瞬”,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振衣长笑”以及“墨笔醉洒岩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愉悦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显示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豪放的个性。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哲思和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砥柱乾坤”形容的是哪个自然景观?
A. 黄河
B. 长江
C. 泰山
D. 珠穆朗玛
诗人通过“人代光阴如一瞬”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人生的珍惜
B. 对时间的漠视
C. 对历史的回忆
D. 对自然的赞美
“蛟宫贝阙玲珑”中的“玲珑”主要指什么?
A. 大气磅礴
B. 精美绝伦
C. 深邃神秘
D. 空灵飘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