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2:20
原文展示:
鼓角声中璧月光,竹舆十里绕横塘。
碧摇仙子凌波袜,红散天丝织锦裳。
仿佛若耶溪上路,栖迷太华井边凉。
入城不觉东方白,吹散一身风露香。
白话文翻译:
在鼓角声中,明亮的月光如璧映照,竹舆在十里长的河塘旁徜徉。
碧绿的荷花摇动,仿佛仙子轻盈地在水面行走,红色的花瓣如天丝般散落,宛如织成的锦衣。
仿佛回到了若耶溪的那条小路,栖息在太华山井边的清凉处。
进入城中,才察觉东方已渐渐亮起,微风吹散了身上的露珠香气。
注释:
典故解析:
“若耶溪”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一个与世隔绝、宁静美好的理想境地;“太华”指太华山,常用作诗中描绘山水的意象,代表着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徐元杰游览河塘时,借景抒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浓厚的画面感和音乐感传达了夏日荷塘的宁静与美丽。开头部分描绘了鼓角声中月光照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不失优雅的氛围,随后转向竹舆的闲适,表现出一种游玩的状态。诗中“碧摇仙子凌波袜”通过对仙子轻盈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娇美与灵动,极富诗意。而“红散天丝织锦裳”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表现了自然之美。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回归与沉静,仿佛在叙述从繁华世界回到幽静之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诗的结尾,诗人意识到天色已明,风中带着露水的香气,暗示着一种清新与新的开始。整首诗在视觉、听觉和嗅觉上都给予读者极大的享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宁静、幽雅生活的向往,以及从繁华归于宁静的心灵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碧摇仙子”指的是:
a) 藕花
b) 荷花
c) 桃花
“若耶溪”象征:
a) 繁华
b) 归隐的理想生活
c) 战争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徐元杰的《荷花》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徐元杰着重于自然之美和闲适的生活,而李白则更多反映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