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席上赋)》

时间: 2025-07-27 11:12:27

诗句

霜月穿帘乍白,苹风入坐偏凉。

麾灯促席诧时光。

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

别乘平分风月,词人剩引觥觞。

莫将幽恨搅刚肠。

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12:27

原文展示

霜月穿帘乍白,苹风入坐偏凉。
麾灯促席诧时光。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
别乘平分风月,词人剩引觥觞。
莫将幽恨搅刚肠。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

白话文翻译

在霜月的映照下,透过帘子透出一片白色,凉爽的秋风吹入座位,令人感到一丝寒意。
灯光下,我催促着席间的欢聚,惊讶于时光的流逝。桃花轻轻扇动,歌声悠扬,杨柳轻舞,衣衫飘扬。
不必再执着于风月的别离,诗人只剩下举杯畅饮。
不要让那幽幽的怨恨搅扰我心中的柔情。正好尽情享受金掌的露水,频频倒入玉猊的香料。

注释

  • 霜月:指农历九月,天气渐冷,夜空明亮。
  • 苹风:秋风,给人清凉的感觉。
  • 麾灯:指手持的灯笼,意指灯光。
  • 桃花歌扇:桃花装饰的扇子,象征春天的美好。
  • 杨柳舞衫:杨柳的柔软姿态,形容女子的衣衫轻盈。
  • 觥觞:酒杯,古时饮酒时常用的器具。
  • 金掌露:指的是酒杯中的酒水,金色的酒液如露水般晶莹。
  • 玉猊香:指香炉,古代常用玉制成的香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毕良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隽永,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人情,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夜晚,诗人邀请友人共聚,借酒浇愁,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临江仙(席上赋)》是一首集诗情画意与清新生活气息于一体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的思考。开篇的“霜月穿帘乍白”,不仅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冬氛围,更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随着“苹风”入座,带来的凉意使得这一切显得愈发真实,仿佛诗人在与朋友举杯共饮时,内心却充满了对往昔的回忆。

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用“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来表现宴席上的欢愉与轻松,然而这份欢乐却因“别乘平分风月”而显得有些苍凉。诗人提醒自己不要让幽恨搅扰内心,反而要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运用上都十分出色,诗人通过对月光、秋风、桃花、杨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穿帘乍白:描绘秋冬之际的明月透过窗帘照射进来,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2. 苹风入坐偏凉:秋风轻拂,让人感到微凉,增强了季节感。
  3. 麾灯促席诧时光:灯光闪烁,催促着聚会的欢愉,却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
  4. 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描绘宴席上的美好景象,桃花扇子轻盈,杨柳摇曳,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5. 别乘平分风月:提及离别的感慨,与好友共享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
  6. 词人剩引觥觞:诗人只剩下举杯畅饮,展现出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7. 莫将幽恨搅刚肠:劝诫自己不要让内心的忧虑影响心情。
  8. 尽添金掌露,频注玉猊香:享受美酒与香气,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掌露”比喻酒,形象生动。
  • 对仗:如“桃花歌扇小,杨柳舞衫长”,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幽恨搅刚肠”,将情感拟人化,使情感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月:象征清冷和时光的流逝。
  • 桃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活力。
  • 杨柳:象征柔美与轻盈的生活态度。
  • 觥觞:象征友情与欢聚的时刻。
  • 金掌露:象征享受与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霜月穿帘乍白”中“霜月”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冬
    • D. 冬春
  2. “桃花歌扇小”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悲伤
    • B. 欢愉
    • C. 孤独
    • D. 忧愁
  3. 诗人希望在席间不要被什么情感影响?

    • A. 欢乐
    • B. 幽恨
    • C. 惆怅
    • D. 思念

答案

  1. C. 秋冬
  2. B. 欢愉
  3. B. 幽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毕良史的《临江仙》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宴席欢愉的描绘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毕良史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更为沉静和深刻的内心世界。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纠葛与对往昔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感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荔枝香近 市楼小饮,别吴门诸友,和古微 荔枝香近 第二体 荔枝香近 荔枝香近 荔支,用七十三字体 荔枝香近 戊申重五索佟绍弼见和 荔枝香近 荔枝 荔枝香近 题画荔子 隔浦莲近 病中遣怀用梦窗韵 隔浦莲近 隔浦莲近 次韵和鹓雏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禀牍 曰字旁的字 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包含言的成语 身字旁的字 熟衣 高明远识 包含屈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后来佳器 至人无梦 进退可否 蚊母木 不朽之功 人民检察院 延颈就缚 羽字旁的字 包含坟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