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9: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9:09:02
原文展示:
送赵修撰出使琉球
封袭恩流海国春,
儒臣万里捧丝纶。
扶桑东望经三岛,
折柳南来傍七闽。
纸到鸡林原有价,
槎回牛渚岂无津。
琉球此日争先睹,
天子元年第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赵修撰出使琉球的祝福与期望。海洋的国度春意盎然,儒生们不远千里捧着皇帝的诏书。向东望去,扶桑岛与三岛相连;南来的柳枝恰好靠近七闽地区。纸到鸡林原本是有价值的,而在牛渚回头望去,渡口也并非没有通道。今天琉球争相一睹这位使者的风采,是天子元年里第一个前往的使者。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钧简,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赵修撰被派往琉球出使,代表了国家的外交任务,表达了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对使者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出使琉球的祝福和对国家外交的重视。开头“封袭恩流海国春”,用“春”字传达了琉球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着两国关系的良好。接着“儒臣万里捧丝纶”强调了出使的重要性,儒生的身份象征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扶桑东望经三岛,折柳南来傍七闽”描绘了地理位置,展现了诗人对地理的敏感,体现出文化与地理的交融。后面的“纸到鸡林原有价,槎回牛渚岂无津”,则是对使者出行途中的各种考量,体现了诗人的细致与周全。
最后一句“琉球此日争先睹,天子元年第一人”点明了使者的重要性,传达了希望使者能够成功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期盼与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外交的重视、对使者的祝福以及对未来友好关系的美好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期盼。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儒臣”指的是哪个身份?
“扶桑东望”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琉球此日争先睹”意味着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