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9:53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作者: 苏轼 〔宋代〕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缲通缫酒困路长,
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雨后宁静的乡村景象:轻柔的衣巾上落满了枣花,村南村北响起了缫车的声音,古老的柳树下,有人在卖黄瓜。虽然路途漫长,我因缲通缫酒而感到困倦,只想睡觉,太阳高照,人又渴,只能无奈地想着茶水。于是敲门试着去问问村里的野人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尤其在诗词、散文方面成就卓越,影响深远。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在一次游历中创作的,表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珍惜。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耕生活,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开头的“簌簌衣巾落枣花”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词中提到的“村南村北响缲车”与“牛衣古柳卖黄瓜”,进一步刻画了劳动与自然交织的画面,体现出乡村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词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缲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抒发了自己旅途中的疲惫与渴望,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同时,日高人渴的情景,映射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敲门试问野人家”的结尾,既是对人情味的渴求,也是对自然与人文的探寻,表现了苏轼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的疲惫与渴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乡村画面,体现出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缲车”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传统纺织工具
c) 一种饮料
“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中的“日高”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轻松
b) 疲惫
c) 兴奋
诗中“敲门试问野人家”意在表达什么?
a) 对陌生人的好奇
b) 渴望人情
c) 对野外生活的向往
以上内容为对《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簌(sù)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谢雨:雨后谢神。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