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49
八阵碛
作者:苏轼
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
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啮。
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
自従汉道衰,蜂起尽奸杰。
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
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
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
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
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
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
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
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在辽阔的沙地上,视野何其茫茫,仿佛能看见石头的轮廓。纵横交错的河流上,每年都有沙水侵蚀。孔明早已去世,谁还能辨认他的阵列?神兵之术并非可以学习到的,自古以来都没有留下秘诀。至高的人已经心中明悟,后世的人只是在胡乱说。自从汉朝衰落,奸邪之辈蜂拥而起。英雄们彼此不相上下,祸害难以长久分开。驱使百姓的市场没有烟火,战场上江水流淌着鲜血。万人一赌,杀戮如同沃雪般轻易。并不为长远打算,草率行事常常无法。孔明最后一次出山,意欲消灭众多的罪孽。事情曲折难以节制,隐忍久矣却未能决断。志向太大反而走上了迂回之路,岁月如白驹过隙。六军尚未整齐,英气一旦折损。只剩下那八阵图,千古留存于夔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常以情感真挚和社会关怀而著称。
《八阵碛》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北宋政局动荡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尤其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与对时局的无奈。
《八阵碛》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以辽阔的沙地作为背景,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无常。开篇的茫茫沙地让人感受到一种渺小与孤独,仿佛历史的长河在面前无尽延展。作者借用诸葛亮的八阵图,表达对智慧与战略的追求,同时也借此反思历史的沉浮。诗中提到“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表现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接着,苏轼探讨了自古以来英雄的兴起与衰落,强调在动荡的时代中,英雄们虽然不相上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祸难连连,人民生灵涂炭。
最后的“惟余八阵图,千古壮夔峡”不仅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怀念,也是对历史长河中智慧与勇气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更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追忆,表达了对智慧与策略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填空题:全诗最后一句提到的“八阵图”象征着__与__。 答案:智慧,战略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平沙”意象反映了历史的繁荣。
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