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招在伯》

时间: 2025-04-30 09:25:31

诗句

忽忽重阳今一月,菊花数朵见城根。

前诗有约能从否,不厌张罗幸过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5:31

原文展示:

忽忽重阳今一月,菊花数朵见城根。前诗有约能从否,不厌张罗幸过门。

白话文翻译:

转眼间,重阳节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城墙根下还能见到几朵菊花。之前写的诗中曾有约定,不知你是否能遵守,不嫌弃我这里简陋,希望你能够来访。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城根:城墙的根部。
  • 前诗有约:指之前写的诗中有过约定。
  • 不厌张罗:不嫌弃我这里的简陋和准备。
  • 幸过门:希望你能够来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重阳节后一个月,看到城墙根下的菊花,想起了之前的约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够来访的愿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在重阳节后一个月,看到城墙根下的菊花,想起了之前的约定,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够来访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够来访的愿望。诗中“忽忽重阳今一月”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菊花数朵见城根”则通过菊花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最后两句“前诗有约能从否,不厌张罗幸过门”,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忽重阳今一月: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重阳节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诗人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思念着某位友人。
  2. 菊花数朵见城根:这句诗通过菊花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 前诗有约能从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友人能够遵守之前的约定。
  4. 不厌张罗幸过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希望友人能够不嫌弃这里的简陋,来访一叙。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菊花的意象,增添了诗的意境和美感。
  • 比喻:虽然没有明显的比喻,但菊花的意象可以被视为对友情的比喻,菊花在重阳节后依然绽放,象征着友情的持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够来访的愿望。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菊花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答案:B. 重阳节

  2. 诗中的“城根”指的是? A. 城墙的顶部 B. 城墙的根部 C. 城市的中心 D. 城市的边缘 答案:B. 城墙的根部

  3. 诗人希望友人能够? A. 遵守约定 B. 送他菊花 C. 写一首诗 D. 离开这里 答案:A. 遵守约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是写重阳节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招在伯》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写重阳节,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友人能够来访的愿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的诗作,可以对比阅读,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海市 题东平诗稿 归泛明湖宿汇泉寺感寄故人 游西山 暮抵高唐 襄州太守王候复岘山羊公祠 摸鱼儿 惜黄花 将归福州留别及门沈幼丹太史 笺经南隩烟云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于是无补 书鱼 山以小陁而大崩 气字旁的字 女大十八变 寺庵 竹字头的字 材朽行秽 功首罪魁 靑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中目 江东独步 奉开头的成语 群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