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作绝句三首》

时间: 2025-05-02 18:27:52

诗句

月明入户白于霜,林影当檐耸若翔。

睡味不应如许好,不来吟咏答寒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7:52

原文展示:

夜作绝句三首 赵蕃 〔宋代〕

月明入户白于霜, 林影当檐耸若翔。 睡味不应如许好, 不来吟咏答寒螀。

白话文翻译:

月光照进屋内,明亮如霜, 树林的影子映在屋檐上,高耸如同飞翔。 睡眠的滋味不应该这么美好, 不然我怎么不来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呢?

注释:

  • 月明入户白于霜:月光照进屋内,明亮如霜。
  • 林影当檐耸若翔:树林的影子映在屋檐上,高耸如同飞翔。
  • 睡味不应如许好:睡眠的滋味不应该这么美好。
  • 不来吟咏答寒螀:不然我怎么不来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是他在夜晚创作的绝句三首之一,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美景的欣赏和对睡眠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被月光和林影所吸引,感叹夜晚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睡眠的向往和对吟诗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林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首句“月明入户白于霜”,以“白于霜”形容月光的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次句“林影当檐耸若翔”,用“耸若翔”形容林影的高耸,增添了动态美。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和吟诗的乐趣,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月明入户白于霜”描绘了月光照进屋内的明亮景象,用“白于霜”形容月光的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
  • 次句“林影当檐耸若翔”用“耸若翔”形容林影的高耸,增添了动态美,使静态的林影显得生动起来。
  • 第三句“睡味不应如许好”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末句“不来吟咏答寒螀”则通过吟诗回应寒蝉的鸣叫,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白于霜”比喻月光的明亮,“耸若翔”比喻林影的高耸。
  • 对比:通过对比睡眠的美好和吟诗的乐趣,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光和林影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明: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 林影: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动态美。
  • 睡味:象征着宁静生活的向往。
  • 吟咏:象征着诗歌创作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明入户白于霜”形容的是什么? A. 月光 B. 霜 C. 林影 D. 睡眠 答案:A

  2. 诗中“林影当檐耸若翔”中的“耸若翔”形容的是什么? A. 月光 B. 霜 C. 林影 D. 睡眠 答案:C

  3. 诗中“睡味不应如许好”表达的是什么? A. 对睡眠的厌恶 B. 对睡眠的向往 C. 对吟诗的厌恶 D. 对吟诗的向往 答案:B

  4. 诗中“不来吟咏答寒螀”表达的是什么? A. 对睡眠的厌恶 B. 对睡眠的向往 C. 对吟诗的厌恶 D. 对吟诗的向往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赵蕃《夜作绝句三首》:两者都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赵蕃的诗更加清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赵蕃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病肺齿痛对雪 答仲车 彩花 天运 乞钱穆公给事丈新赐龙团 上元都下二首 雪中狂言五首 夏日七首 饮酒拟柳子厚 秋雨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霜崖 包含虽的成语 馬字旁的字 尽心图报 包含含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锁黛 工字旁的字 驰风骋雨 坌息 骈肩累迹 取庸 黍字旁的字 扬铃打鼓 蚋眦 包含恐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勇的词语有哪些 正颜厉色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