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时间: 2025-05-07 06:52:01

诗句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01

原文展示: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
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
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
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
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
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
从此濯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剡县石城寺礼拜的情景。石壁上开凿出金色的佛像,香山被铁围墙环绕。此时,弥勒佛的显现让我心中向佛归依。寺院的竹林和柏树古朴而悠久,楼台在这个世界上显得稀少。傍晚的山岚增添了气色,余晖洒下光辉。讲席上邀请谈论佛法,泉堂里施舍浴衣。我希望能承接这功德之水,从此清洗我的尘世心机。

注释:

  • 金像: 指佛像,金色象征尊贵与光辉。
  • 香山: 可能指一座有名的山,常与佛教相关联。
  • 弥勒: 指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
  • 禅庭: 指寺庙的禅宗庭院。
  • 夕岚: 傍晚的山雾,增添了景色的神秘感。
  • 功德水: 指佛教中积累的善业与功德,象征洗净心灵的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北省。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正值寒冬时节,诗人来到剡县的石城寺礼拜,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感悟。孟浩然在诗中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展现了他在宗教信仰中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寺庙中礼拜时的心境。诗的开头描绘了寺庙的宏伟与神圣,石壁上的金像象征着佛教的庄严,既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接着,诗人提到弥勒佛的显现,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信仰归属感,仿佛在此刻所有的烦恼与困扰都得到了释怀。

诗中“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一句,不仅描绘了寺庙环境的静谧与古朴,更传达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仿佛与世隔绝,心灵得以宁静。夕岚的描写则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情眷恋。

后半部分提到的“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直接揭示了寺庙生活的日常,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尊重与学习的渴望。最后的愿望“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更是道出了诗人希望通过宗教洗净心灵、摆脱尘世烦恼的真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壁开金像: 描绘寺庙内部的佛像,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2. 香山倚铁围: 环绕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显示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3. 下生弥勒见: 弥勒佛的显现,象征着信仰的力量。
  4. 回向一心归: 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归依和内心的平静。
  5. 竹柏禅庭古: 寺庙环境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6. 楼台世界稀: 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
  7. 夕岚增气色: 描绘了傍晚的自然美景,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8. 馀照发光辉: 余晖的光辉与内心的光明相互映照。
  9. 讲席邀谈柄: 表达对佛法学习的渴望。
  10. 泉堂施浴衣: 体现了寺庙的慈悲与包容。
  11. 愿承功德水: 希望通过宗教的洗礼来净化心灵。
  12. 从此濯尘机: 表达了对烦恼的释怀与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石壁和香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神圣感。
  • 对仗: “竹柏禅庭古”与“楼台世界稀”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对宗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希望摆脱尘世烦恼、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金像: 佛教的庄严与神圣。
  2. 香山: 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3. 弥勒: 未来佛的希望与信仰。
  4. 竹柏: 寺庙的古朴与静谧。
  5. 夕岚: 自然的变化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佛像是什么颜色的?
    A. 银色
    B. 金色
    C. 白色
    D. 黑色

  2. “夕岚增气色”中的“气色”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心境
    C. 颜色
    D. 动物

  3.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濯尘机”?
    A. 水
    B. 风
    C. 火
    D. 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孟浩然与王维的作品,二者都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但王维的作品更偏向于哲理性,而孟浩然则更多表现出对宗教的崇敬和内心的向往。
  • 在孟浩然的《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中,信仰与自然交融,而王维的《鹿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文集》
  • 《王维与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夙兴出谒 即事 新晴 夏初湖村杂题 牛饮市中小饮呈坐客 鲤鱼行 游山戏作 鱼池将涸车水注之 天竺晓行 舟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遒峻 卜字旁的字 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纳亨 一代辞宗 客票 同心竭力 殳字旁的字 博大精深 飠字旁的字 住坐 龙行虎变 打旋磨儿 纩纮 包含餫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