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01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
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
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
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
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
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
从此濯尘机。
这首诗描绘了在剡县石城寺礼拜的情景。石壁上开凿出金色的佛像,香山被铁围墙环绕。此时,弥勒佛的显现让我心中向佛归依。寺院的竹林和柏树古朴而悠久,楼台在这个世界上显得稀少。傍晚的山岚增添了气色,余晖洒下光辉。讲席上邀请谈论佛法,泉堂里施舍浴衣。我希望能承接这功德之水,从此清洗我的尘世心机。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湖北省。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正值寒冬时节,诗人来到剡县的石城寺礼拜,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感悟。孟浩然在诗中通过描绘寺庙的景象,展现了他在宗教信仰中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寺庙中礼拜时的心境。诗的开头描绘了寺庙的宏伟与神圣,石壁上的金像象征着佛教的庄严,既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接着,诗人提到弥勒佛的显现,表达出一种强烈的信仰归属感,仿佛在此刻所有的烦恼与困扰都得到了释怀。
诗中“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一句,不仅描绘了寺庙环境的静谧与古朴,更传达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仿佛与世隔绝,心灵得以宁静。夕岚的描写则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层朦胧的美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深情眷恋。
后半部分提到的“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直接揭示了寺庙生活的日常,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尊重与学习的渴望。最后的愿望“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更是道出了诗人希望通过宗教洗净心灵、摆脱尘世烦恼的真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对宗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希望摆脱尘世烦恼、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佛像是什么颜色的?
A. 银色
B. 金色
C. 白色
D. 黑色
“夕岚增气色”中的“气色”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心境
C. 颜色
D. 动物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濯尘机”?
A. 水
B. 风
C. 火
D. 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