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35
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督韩公
孟浩然 〔唐代〕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
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
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
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
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
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
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韩公是襄士,日常游赏城西的岑岭。
这座亭子的结构意蕴深远,岩石与潭水的趣味交错而深邃。
皇华的乐声在耳畔回响,荆国的吟唱在我心中萦绕。
旧日的小路旁的兰草不要剪,新的堤岸上柳树正欲遮阴。
石阶旁有奇形怪状的石头,沙滩上有悠闲的鸟儿。
我在豫章郡放牧,目光悠悠地瞻望枫树林。
借着流水的声音寄托思绪,善于倾听的才是知音。
年老的朋友们已难以相见,崔、徐二位也无处寻觅。
世间的情物多是遥远的,难道如今没有贤俊之士?
长江的黄昏渐晚,清澈的水流洗净了我的心。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浩然与张判官一同登上万山亭时,因而题赠韩公。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韩公的深厚情谊及对美好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气韵悠远,意境深远,山水间的景致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在开篇中,诗人将韩公的身份与日常游赏的情景结合,显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对亭子结构的描绘,引入了对山水景色的思考,展现了深邃而富有趣味的自然景观。诗中“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一句,既表现了音乐的美妙,又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情感。
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尤其在“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中,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当今贤俊的疑问。最后,以“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作为结尾,既展现了长江的壮阔,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逐句解析:
韩公是襄士,日赏城西岑。
结构意不浅,岩潭趣转深。
皇华一动咏,荆国几谣吟。
旧径兰勿剪,新堤柳欲阴。
砌傍馀怪石,沙上有闲禽。
自牧豫章郡,空瞻枫树林。
因声寄流水,善听在知音。
耆旧眇不接,崔徐无处寻。
物情多贵远,贤俊岂无今。
迟尔长江暮,澄清一洗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公是哪个地方的士人?
A. 襄阳
B. 荆州
C. 豫章
诗中提到的“旧径兰勿剪”意思是什么?
A. 不要剪去旧路旁的兰草
B. 不要修建新路
C. 不要忘记旧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长江的赞美
B. 对心灵的宁静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