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0:48
去岁逢京使,因还所寄诗。
难留天上作,曾换月中枝。
趣极僧迷旨,功深鬼不知。
仍闻得名后,特地更忘疲。
去年偶遇京城的使者,因此将我所寄的诗送回。
难以留在天上作诗,曾经换得月中花枝。
乐趣太深以至于让僧人也迷失了宗旨,
虽说功夫深厚,鬼神却无人知晓。
再听到名声传出后,特意忘却了疲惫。
齐己,唐代诗人,字子贞,号清风,晚年居于湖南。齐己擅长写诗,尤其以五言绝句闻名,深受文人推崇,作品常以佛教文化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此诗写于齐己在京城时,与使者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创作的执着与对名声的淡泊。时代背景下,士人普遍追求名利,然而诗人却选择了隐逸的生活,反映了他对名声的冷淡态度和对创作的真诚追求。
这首诗展现了齐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名声的无所谓态度。开篇以“去岁逢京使”引入,勾画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场景,诗人与使者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诗人因此得以将自己创作的诗寄回。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创作环境的渴望与无奈,虽然有志于天上作诗,却难以留住那份灵感,暗示了创作的艰辛与短暂。
“趣极僧迷旨”一句,展现了深厚的兴趣与追求,甚至让僧人也迷失了方向,显示出创作的魅力与吸引力。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我追求的执着。最后一句“仍闻得名后,特地更忘疲”,道出名声的来临并未使他感到疲倦,反而让他更加专注于内心的创作,体现了超然的境界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对创作的执着与对名利的超脱,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艺术性。
整首诗表达了齐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名声的淡然态度,渗透着对人生成就与内心宁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越名利、追求内心真我的精神。
诗中提到的“京使”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送信的人
C. 佛教僧人
“趣极僧迷旨”中的“趣”指的是什么?
A. 趣味
B. 趣事
C. 趣图
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无所谓
C. 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