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5:06
次韵童尚质书怀三首
作者: 陈著 〔宋代〕
地偏人迹悄,月到小窗明。
鼓瑟希曾点,观书慨屈平。
物情閒里见,世事梦中更。
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偏僻的地方,只有少数人经过,夜晚的月光照进小窗户,显得格外明亮。
弹奏瑟琴时,悠扬的音调仿佛在轻声吟唱,我在书中感慨屈原的遭遇。
对世间事物的情感在闲暇时显露出来,而对于世事的认识仿佛是在梦中更为深刻。
不再沉迷于虚假的名声,心灵的负担已经变得轻松。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世事的思考。首句“地偏人迹悄”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似乎在强调生活的清净与内心的孤独。接着,月光透过小窗,使得环境显得更加明亮,这种明亮又与书本的知识、音乐的旋律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在弹瑟的过程中,诗人不禁想起了屈原的悲伤与自省,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随后,诗人提到“物情閒里见”,在闲暇时,世间的情感与事物显得格外清晰,而对世事的理解则如同梦中般更为深刻,暗示着对现实的反思与领悟。
结尾“不著黄粱枕,虚名已自轻”则点出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表明他不再追求虚幻的名声,而是选择一种更为淡泊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珍贵。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剖析,也是对当时社会名利观念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名利与人生的意义,诗人通过对宁静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对虚名的超然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屈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不著黄粱枕”中的“黄粱”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