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0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08:07
角利蛮与触,幻世慈若巴。
当知靠里业,自有书满家。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在蛮荒之地,也能找到依靠;在这个幻灭的世界中,若能施以慈爱,就如同巴国的美德一样。要知道,靠近内心的事业,终会让家中充满书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与思考,作品风格多元,兼具哲理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比边缘生活与内心追求,表达出对人性与文化的深思,展现出一种超越浮华的内心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思,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与人性的思考。开头提及“角利蛮与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边缘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在社会边缘挣扎的人的心声。而“幻世慈若巴”则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中慈爱的呼唤,强调在这个充满虚幻与冷漠的世界中,仁爱是人们应有的品质。
在后半句中,“靠里业”与“书满家”的对照,揭示了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丰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内心事业的强调,诗人指出真正的充实并非来源于物质,而是来自于精神和文化的滋养。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忘追求内心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追求与文化的积累。诗人通过对边缘生活与仁爱的思考,传达了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角利蛮与触”中的“蛮”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民族?
诗中提到的“巴”国以什么著称?
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和白居易的作品,杜甫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对苦难的同情,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生活的细腻与人情的温暖。两位诗人虽风格不同,却同样关注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阴暗面。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