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9:00
四明万丈崖,佳气蒸氤氲。
融结固有在,特起谁如君。
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
目下开五色,剩把天香分。
飘飖忽自得,盘薄蓬海滨。
无复出岫想,傲睨黄埃尘。
秋台挟明月,驱驰不东鄞。
谈言邑庠旧,教事非易新。
诗书堕寂寞,衿佩苟朝曛。
欲借肤寸阴,化为无边春。
胡为乎水雷,珍重经纶屯。
何当自山川,流动志气神。
扇之月旦评,推以天风轮。
终然难卷藏,快睹本色真。
词章要织组,手有锦绣纹。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
须知大造化,不问官卑尊。
因思杜先生,如古王河分。
宙宇非不宽,乡里乃急亲。
贤躅渐寥邈,凛凛哉斯文。
四明山高耸入云,佳气弥漫如氤氲的雾霭。
融汇的美好事物本就存在,唯有你能使之独特。
丹霞映照,飞舞着霞光,青春气息绵延而芬芳。
眼前绽放五色花朵,依旧把天香分享。
飘飘然间我忽然自得,仿佛在海边的蓬草上。
再也不想出山洞,傲视黄土与尘埃。
秋台傍着明月,奔驰而去不回东鄞。
谈论着地方的旧事,教育事业并不容易更新。
诗书沉寂已久,衣襟佩带着朝霞。
想要借一寸光阴,化为无尽的春天。
为何在水雷之间,珍惜经纶的积聚。
何时才能自山川流动,志气与神情共鸣。
借助月旦的评论,推波助澜于天风之轮。
终究难以收卷隐藏,快意地见到真实的本色。
词章需要织造,手中有锦绣的花纹。
道义要在培植,身为根基的枝叶。
须知大自然的造化,不问地位的卑贱尊贵。
想到杜甫先生,宛如古老的王河分流。
宇宙并不狭窄,乡里却显得亲近。
贤者的踪迹渐渐渺远,凛然哉这门文。
陈著,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蕴含哲理,风格清新隽永,常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陈著担任吴伯秀县尉期间,面对教育与文化的现状,他希望能通过诗歌激励人们重视文教事业,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以四明山的壮丽景象开篇,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深邃。诗人通过描绘五色花朵、飞霞、明月等意象,传达出一种青春与希望的气息。诗中有着浓厚的自得与傲然之情,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教育问题上,诗人提到“教事非易新”,反映出他对教育改革的关切与思考。通过“诗书堕寂寞”一句,可以感受到他对文人境遇的同情与忧虑。此外,诗中提到“道义在培植”,强调了道德与学问的根本地位,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理想与真理。
四明万丈崖,佳气蒸氤氲。
描绘四明山的高耸与美好气息的弥漫。
融结固有在,特起谁如君。
诗人在赞美对方的独特才能与气质。
丹霄舞飞霞,青春蔼奇芬。
通过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展现青春的生机。
目下开五色,剩把天香分。
眼前美丽的花朵开放,分享着大自然的香气。
飘飖忽自得,盘薄蓬海滨。
自在于海滨的蓬草之间,享受宁静的生活。
无复出岫想,傲睨黄埃尘。
不再想走出山洞,傲视尘世的纷扰。
秋台挟明月,驱驰不东鄞。
诗人意象中的明月与秋天的关系,表达人生的流动。
谈言邑庠旧,教事非易新。
回忆过去的教育,感叹改革的艰难。
诗书堕寂寞,衿佩苟朝曛。
诗书的沉寂和诗人对早晨的渴望。
欲借肤寸阴,化为无边春。
期盼把短暂的时间转化为无限的春光。
胡为乎水雷,珍重经纶屯。
反思时局,珍惜蕴藏的才华。
何当自山川,流动志气神。
期待能够自由地流动,展现志气与精神。
扇之月旦评,推以天风轮。
通过评论与交流,推动思想的传播。
终然难卷藏,快睹本色真。
真实的自我难以掩藏,渴望见到真相。
词章要织组,手有锦绣纹。
诗词需要精心创作,体现出艺术的美丽。
道义在培植,身为枝叶根。
强调道德与智慧的培育,自己作为根基。
须知大造化,不问官卑尊。
认识到自然的伟大,不在乎地位的高低。
因思杜先生,如古王河分。
思念杜甫,感叹历史的沧桑。
宙宇非不宽,乡里乃急亲。
宇宙广阔,但乡里情感更为紧密。
贤躅渐寥邈,凛凛哉斯文。
对文人贤者的追忆,感叹文化的珍贵。
诗歌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与对教育的关注,强调文化的传承与道义的培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文精神的呼唤,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四明”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杜先生是指哪位诗人?
诗中“教事非易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