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38
《柳》
作者:刘子翚 〔宋代〕
体为常轻定复飘,间梅遮杏得春饶。
别离处处添愁色,风雨年年换旧条。
拂瓦半枯陶令宅,沿溪不断灞陵桥。
凄凉又见千门绿,野老当时恨未销。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在春天的景象,柳枝轻盈拂动,时而被梅花和杏花遮掩,显示出春天的丰盈与繁盛。然而,分离的愁绪在各处滋生,历经风雨,旧的柳条也难免更替。屋顶的瓦片已显枯萎,陶令的居所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而溪水旁的灞陵桥依旧不断。最终,诗人感慨万千,看到千家万户的绿色,却依旧无法释怀当年的恨意。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刘子翚通过《柳》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过去情感的怀念。
《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思,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忧愁。开篇即用“轻”和“飘”两个字形容柳树的姿态,生动地呈现了春天的气息。而“间梅遮杏得春饶”一句则暗示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然而接下来的“别离处处添愁色”却瞬间将诗意转向愁苦,揭示了离愁别绪的沉重。这种情感的反转,使得整首诗在轻盈与沉重之间游走,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中“风雨年年换旧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岁月变迁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而“拂瓦半枯陶令宅”则暗示了生活的沧桑与衰败,展现了对家园的思念与失落。最后的“凄凉又见千门绿”,虽有生机,但作者的内心仍被昔日的恨意所困扰,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无奈与遗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树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往事的追忆,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复杂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梅遮杏”意指什么?
“别离处处添愁色”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千门绿”所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