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45
作者: 徐森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上巳春晖丽,匝路转香车。
恰见秋千巷陌,人影绣旗遮。
行到小桥幽处,一带朱门水户,春在那人家。
斗草隔墙女,笑脸映桃花。
溪流碧,村树绿,绕平沙。
昼长人倦,慢敲僧院觅新茶。
吟罢岳阳霁景,望断谢桥烟色,归路斜阳斜。
十里淡黄柳,和月乱栖鸦。
在上巳节的春日阳光下,路旁香车环绕。
恰好看到秋千在街巷中摆动,人影被绣旗遮挡。
我走到小桥幽静的地方,一带朱红色的门窗,春天就在那人家。
隔墙而斗的少女,笑脸映衬着桃花。
溪水碧绿,村里的树木苍翠,环绕着平坦的沙滩。
白昼漫长,人们乏倦,慢慢敲打僧院,寻觅新茶。
吟完岳阳的晴朗景色,远望谢桥的烟色,归途中斜阳斜照。
十里的淡黄柳树,伴着明月,乌鸦在这里乱栖。
作者介绍: 徐森,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游历之感。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春季踏青之际,诗人以此诗表达春日的美好景象与踏青时的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水调歌头 踏青》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使得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诗中通过“香车”、“秋千”、“朱门水户”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春日的生机和欢乐。尤其是“斗草隔墙女,笑脸映桃花”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表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春天的浪漫。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欢快的春游转向归家的情景,通过“归路斜阳斜”的描绘,传递出一丝惆怅,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归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测试:
上巳节是在哪一个季节?
“斗草”这一活动通常在什么场合进行?
诗中提到的“朱门水户”主要描绘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