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时间: 2025-05-06 00:43:27

诗句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27

原文展示: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白话文翻译:

我隐退到山田之中,心中安静不再与世俗交往。白天我在草堂中休息,目对双峰而卧。兴致来了就尽情游玩,心情愉悦符合我心中的理想。坐在高窗下写书,日夜能看到城里的景象。曾经因为世人的误解,背负了我一生的热爱。与林木山壑告别已久,这次来到松杉之地。偶尔到近处的精舍,常常能与名僧相会。有时跟随樵夫和渔夫,整天不再披挂。崖口上新月升起,石门破开苍茫雾霭。月色映照群木深处,光影摇曳在潭水中。怀念郑生的山谷,颇有些想念严子的渡口。美好的事情仍可追寻,那些人已然千载远去。

注释:

  • 敛迹:隐退,收敛行踪。
  • 息心:安静心灵,停止与世俗的交往。
  • 草堂:草屋,作者隐居的地方。
  • 兴来:兴致来了。
  • 佳游:美好的游玩。
  • 平生爱:一生所爱的事物。
  • 林壑:山林与山谷。
  • 精庐:风景优美的寺庙。
  • 名僧:著名的和尚。
  • 樵渔:砍柴和捕鱼,隐居生活的象征。
  • 崖口:山崖的口,月亮升起之处。
  • 郑生谷:指与郑生相关的山谷,代表一种理想的栖息地。
  • 严子濑:指与严子相关的渡口,象征着友谊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青山,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英雄气概。岑参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曾多次出征,旅居边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是岑参在隐居于终南山时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淡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友情和美好事物的追忆,展现了宁静而高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岑参的《终南山双峰草堂作》展现了一种深邃的隐逸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中,诗人声明了自己的隐退和对世俗的拒绝,暗示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接下来,“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则描绘了他在草堂中的悠闲生活,双峰的映衬使得自然景色更加生动。诗中的“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反映了他在隐居中仍保持对外界的关注与思考。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回忆起过往,感慨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遗憾,正如“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对名僧的向往,表明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则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岑参对自然、友谊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敛迹归山田:诗人选择隐退,回到自然的田野。
  2. 息心谢时辈:他希望安静心灵,告别世俗的纷扰。
  3. 昼还草堂卧:白天在草堂中休息。
  4. 但与双峰对:只与双峰为伴,显示出对自然的亲近。
  5. 兴来恣佳游:心情愉悦时尽情游玩。
  6. 事惬符胜概:所做的事情与理想相符,内心满足。
  7. 著书高窗下:在高窗旁写作,表现出文人气质。
  8. 日夕见城内:日夜能看到城中的景象,表现出对世俗的隐约关注。
  9. 曩为世人误:曾因外界的误解而受到困扰。
  10. 遂负平生爱:因此背负了自己一生的热爱。
  11. 久与林壑辞:与山林告别已久,展现出对自然的怀念。
  12. 及来松杉大:来到松林和杉树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浩瀚。
  13. 偶兹近精庐:偶尔到达精舍。
  14. 屡得名僧会:常常与名僧相聚,体现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15. 有时逐樵渔:有时跟随樵夫和渔夫,享受自然生活。
  16. 尽日不冠带:整天不再披挂,表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
  17. 崖口上新月:崖口的上空,新月升起。
  18. 石门破苍霭:石门破开了浓雾,呈现出清晰的景象。
  19. 色向群木深:月光映照在群木深处。
  20. 光摇一潭碎:光影在潭水中摇曳,呈现出美丽的景象。
  21. 缅怀郑生谷:怀念与郑生有关的山谷。
  22. 颇忆严子濑:也想起严子所渡的地方。
  23. 胜事犹可追:美好的事情仍然可以追寻。
  24. 斯人邈千载:那些人已然远去,留给诗人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拟人:自然景象如新月、光影等仿佛有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景色传达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双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草堂: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归宿。
  3.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暗示着诗人的美好愿望。
  4. 群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力,体现了生命的繁荣。
  5. 潭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岑参的字是什么? A. 子华
    B. 与之
    C. 玄宗

  2. 诗中提到的隐居地点是哪里? A. 黄山
    B. 终南山
    C. 泰山

  3. 诗人曾因何事“负平生爱”? A. 世人的误解
    B. 自然的变迁
    C. 朋友的离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维:岑参的诗多表现豪放与边塞气概,而王维的诗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
  • 李白与岑参:李白的诗歌常表现出浪漫与豪情万丈,而岑参则在隐逸中寻求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岑参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鸿雁 小雅·吉日 小雅·车攻 采芑 小雅·六月 菁菁者莪 小雅·彤弓 小雅·湛露 小雅·蓼萧 小雅·南山有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生字旁的字 非短 追奔逐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以词害意 骨字旁的字 水痕 沙陀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糹字旁的字 敬老慈少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斤字旁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火地 包含嵌的词语有哪些 不分轻重 殳字旁的字 俯顺舆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