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药洲四首》

时间: 2025-04-26 03:13:43

诗句

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

莫教赞皇见,定辇入平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3

原文展示:

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
莫教赞皇见,定辇入平泉。

白话文翻译:

奇怪的石头,形状各异,谁能分辨它们的美丑?
不要让皇上看到,肯定会被送入平泉。

注释:

  • 怪怪奇奇石:形容石头形状奇特、怪异。
  • 谁能辨丑妍:谁能够分辨出这些石头的美丑。
  • 莫教:不要让。
  • 赞皇见:让皇帝看到(赞美皇上)。
  • 定辇入平泉:一定会被用车抬入平泉(这里暗指将其视为珍品,送到平泉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雪窗,宋代诗人。刘克庄在诗词上有较高的造诣,以豪放激昂和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药洲四首》是刘克庄在药洲(今广东省中部)游玩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药洲的奇石,并通过奇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丑、价值的思考。诗作产生于李宋之交的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药洲四首》中的这首诗以奇石为核心,展现了作者对外在事物的深刻观察与内心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怪怪奇奇石”直接引入主题,凸显石头的怪异与奇特,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接着通过“谁能辨丑妍”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在艺术与自然中,美与丑的界限究竟何在?此句引导读者思考审美的主观性与相对性。

“莫教赞皇见”一语,诗人展示了对权威和世俗价值观的反叛,意思是不要让皇帝看到这些石头,因为在权力的眼中,这些石头可能被错误地赞美或重视,而失去原本的意义。最后一句“定辇入平泉”则暗示了对这种世俗评价的无奈与讽刺,暗含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权力的警惕。

整首诗巧妙地通过对奇石的描写,表达了对个体价值和审美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与独立思考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怪怪奇奇石:开头直接描述石头的外形,营造出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
  2. 谁能辨丑妍:提出问题,反映出美丑的相对性,暗示审美观的多元性。
  3. 莫教赞皇见:对权威的批判,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反感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4. 定辇入平泉:暗指权力的盲目与荒谬,反映出对世俗价值的讽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的形状比作“怪怪奇奇”,生动地传达了石头的多样性。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意的思考深度。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形成一种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索了美与丑的相对性,批判了世俗对价值的误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权威的反叛,展现了诗人独立思考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怪石:象征着个体的独特与异类,反映出自然之美。
  • 美丑:代表了审美的主观性,传达了对价值观的疑问。
  • 皇帝:象征权威与世俗,反映出对传统与权力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怪怪奇奇石”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石头
    B. 奇特的石头
    C. 美丽的花朵
    D. 其他

  2. “莫教赞皇见”的意思是? A. 不要让皇帝看到
    B. 让皇帝赞美
    C. 让皇帝批评
    D. 其他

  3.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美与丑
    C. 自然景观
    D. 政治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药洲四首》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美,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美丑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书目。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点绛唇三首 其三 点绛唇 秋千 点绛唇 其二 点绛唇·春入西园 点绛唇 秋夜 点绛唇 忆别 点绛唇 其一 梦返江南 点绛唇 新柳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产具 悉心竭力 智取威虎山 川字旁的字 诅誓 七返还丹 后悔不及 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朝观暮览 常鳞凡介 鼠字旁的字 包含起的词语有哪些 黹字旁的字 浩乎无际 凼肥 歺字旁的字 包含织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