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归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7 14:37:43

诗句

一点芳心冷若灰,寂无梦想惹尘埃。

东君总领莺花去,浪蝶狂蜂不自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43

原文展示

一点芳心冷若灰,
寂无梦想惹尘埃。
东君总领莺花去,
浪蝶狂蜂不自来。

白话文翻译

一颗芳心冷得像灰烬,没有任何梦想,只引来了满身的尘埃。春天的主宰东君已经带走了黄莺和花朵,而那些疯狂的蝴蝶和蜜蜂却不再自来。

注释

  • 芳心:指心中对爱情或理想的追求与渴望。
  • 冷若灰:形容心情冷淡,像灰烬一样无生气。
  • 东君:春天的象征,常指东风或春神。
  • 莺花:指春天的鸟和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浪蝶狂蜂:形容春天的蝴蝶和蜜蜂,充满生机和活力。
  • 不自来:不再主动出现,暗示失去生机。

典故解析

“东君”取自古代对春天的称谓,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诗中“莺花”代表了春日美好的景象,而“浪蝶狂蜂”则是春天活跃的生物,二者的对比突显了诗中表现的失落与寂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淑真(约公元1080年-约公元1155年),宋代女词人,以其才情和词风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表达了春天来临时内心的冷淡与失落,可能与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相关,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春归五首》其四,透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首句“一点芳心冷若灰”,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枯寂与无望,芳心的冷淡似乎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寂无梦想惹尘埃”,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心中无梦想的状态不仅使人感到空虚,更是让人被尘世的烦恼所困扰。

“东君总领莺花去”,在这句中,春天的象征东君带走了莺花,隐喻着春天的离去与美好事物的消逝。最后一句“浪蝶狂蜂不自来”则是对春天活力的呼唤,却又无情地指出这些生机盎然的生物并未如预期一般出现,进一步加重了诗中失落的情绪。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点芳心冷若灰:表达内心的冷漠与失落。
    2. 寂无梦想惹尘埃:没有梦想,生活处于沉闷与尘埃之中。
    3. 东君总领莺花去:春天的主宰带走了美好的事物,暗示春天的流逝。
    4. 浪蝶狂蜂不自来:春天的生物未能如愿而至,反映内心的失落。
  •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展现诗人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借助春天的象征来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芳心:象征爱情与希望。
  • :象征冷漠与失落。
  • 东君:象征春天与生机。
  • 莺花:象征美好时光。
  • 浪蝶狂蜂:象征活力与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芳心冷若灰”意指?

    • A. 心中充满希望
    • B. 心情冷淡
    • C. 心中快乐
    • D. 心如烈火
  2. “东君”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王子
    • B. 春天的象征
    • C. 一座山
    • D. 一条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两位诗人在表达爱情与孤独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朱淑真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清照则在意象的运用上更为丰富,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来反映内心的情感。两种风格各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朱淑真诗词选》
  • 《宋代女性文学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食莲子三首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初六日过鄱阳湖入相见湾 赠合皂山嬾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寄饯湖广总领张子仪少卿赴召 蒲桥寓舍剧暑 促织 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送赵吉州判院器之移利路提刑 题盱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坐不窥堂 枯枝败叶 暴面 共釂 牛字旁的字 拿奸拿双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翻肠倒肚 延米 缘姓 竹字头的字 瓦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夏虫疑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