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4:21
杜挺之赠端溪圆砚
作者:梅尧臣
雪压古寺深,中有卧病客。
访之语久清,饥马啮庭柏。
案头蛮溪砚,其状若圆璧。
指此欲为赠,而将助吟席。
非意予敢贪,既拒颇不怿。
大出楮中有,素许当自择。
强持慰勤心,归以示明戚。
哂曰岂其然,为汲寒泉涤。
涤彼伪饰物,纸乾见顽石。
清晨走髯奴,无厌愿求易。
拜赐遂如初,明月怀吞蚀。
微分鸜目莹,尚渍墨花碧。
词答谓我愚,悔复料已逆。
明日未央朝,执手笑哑哑。
在被雪压得十分幽深的古寺里,有一位卧病的客人。我与他交谈,语言久而清晰,饥饿的马在庭院中啃食柏树。案头放着一块蛮溪的圆砚,它的形状如同圆璧。我本想将它赠予他,以助他吟咏,但却不敢贪求,因而拒绝了我的好意。砚台上写着“素许自择”的字样,心中强忍着安慰,回去后将它示给明亮的亲友。他笑着说:“这怎能如此?只为汲取寒泉来洗涤。”洗涤那些虚假的装饰,纸上干涸的痕迹显露出顽石的本质。清晨,我走出寺庙,胡须飘扬,心中无厌地希望能得到简单的生活。接过礼物,似乎一切如初,明月下的思绪吞噬着我的心灵。微微的鸜目已经清晰,墨水沾染了那碧绿的花朵。我答复他,认为自己愚蠢,悔恨自己反复思虑。明天的未央朝,握着他的手,笑得哑哑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蛮溪砚”是指一种名贵的砚台,象征着文人雅士的交往与情谊。此外,“明月”和“寒泉”常用来比喻清高、孤傲的志向。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冥然,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山水田园的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杜挺之交往的背景下,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尤其在对砚台的赠予中,流露出深厚的友谊与对文人生活的思考。
本诗通过描绘一位卧病客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描写了古寺深处的雪景,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孤寂的氛围,暗示了客人的身世与心境。接着,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写,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砚台的赠与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更是情感的交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明月”和“寒泉”作为意象,反映了他对清高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虚伪的反思。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愉悦交织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最后,诗人以“执手笑哑哑”作为结尾,传达出对友谊的珍惜与生活的乐观态度,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友谊、生活和艺术追求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真实与简单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情与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卧病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朋友
C. 另一个人
“蛮溪砚”的形状像什么?
A. 圆环
B. 圆璧
C. 方块
诗人对于赠予砚台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感到高兴
B. 犹豫不决
C. 不在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希望您对《杜挺之赠端溪圆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