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0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9:07:44
古城多瘦棘,莽莽连荒台。
不见长啸人,黄土空崔嵬。
北顾蓬池上,枯废生蒿莱。
当时思大梁,还望已徘徊。
今我复怀昔,岂不伤且哀。
鸟呼有遗响,英灵同土灰。
这首诗描绘了古城的荒凉景象,满地的瘦棘丛生,连绵的荒台显得莽撞而无边。人们再也看不见长啸的豪杰,只有空荡荡的黄土显得崔嵬而孤寂。向北望去,蓬池上已经枯竭,只剩下蒿草和野菜。往日的思念如同大梁般沉重,如今的期望却只能在徘徊中无尽循环。如今的我再度怀念往昔,难道不让人感到伤痛和悲哀吗?鸟儿的鸣叫似乎还留有余音,英灵却已化为尘土灰烬。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雪,晚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常关注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受到后世的广泛喜爱,对宋代诗坛有重要影响。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晚年,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回忆起昔日的辉煌与理想,表现出一种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惋惜。在阮籍的啸堂,诗人感受到古代名士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英雄气概与理想破灭的深切感慨。
《尉氏县阮籍啸堂》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生哲思的作品。梅尧臣通过描绘古城的荒凉,表达了对逝去理想和英雄的怀念。诗中“古城多瘦棘,莽莽连荒台”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荒凉的环境,瘦棘的生长象征着理想的破灭和人生的艰辛。接下来的“不见长啸人,黄土空崔嵬”则进一步强调了失落的英雄气概,黄土的崔嵬不仅是对英雄的怀念,也是对生命脆弱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尤其是“今我复怀昔,岂不伤且哀”一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再结合最后的“鸟呼有遗响,英灵同土灰”,诗人不仅怀念那些英雄的灵魂,更感受到自己与历史的连接,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荒凉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理想的怀念与生命无常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伤。
诗中提到的“瘦棘”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荒凉
C. 快乐
D. 光明
“黄土空崔嵬”中“黄土”指的是什么?
A. 土地的丰饶
B. 英雄的归宿
C. 生命的轮回
D. 自然的美丽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怀念与伤感
C. 欣慰与快乐
D. 忘却与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