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7:37
饮馀晨露吸馀风,噪遍高枝为俗聋。
欲比伯夷清已甚,不餐周粟腹常空。
我饮尽了早晨的露水,吸入了清晨的风;
鸣叫声响遍高枝,令世人变得聋听。
我想要比伯夷更清白高洁,
但不吃周朝的粮食,肚子却常常是空的。
这首诗以蝉的鸣叫为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高洁理想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晨露和清风的结合,象征着纯净与生机。蝉鸣声响彻高枝,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一种超脱世俗的声音,但却让世俗的人变得耳聋,不能听到这种高洁的追求。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伯夷理想的追求,想要比他更清白,但却因不愿接受周朝的粮食而常常感到饥饿。这种矛盾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虽然追求清白的生活,却也不得不面对生活的艰辛,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理想追求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清白高洁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中“饮馀晨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亲近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世俗的依赖
“欲比伯夷清已甚”中提到的伯夷是谁?
A. 一位文人
B. 一位仁者
C. 一位贤士
诗人为什么“腹常空”?
A. 因为追求理想而不愿接受世俗的物质
B. 因为生活贫困
C. 因为饮食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