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5-05 04:23:56

诗句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23:56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
作者: 俞桂 〔宋代〕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慢慢升起,日子似乎过得很慢;
园中已经感觉到杏花开得稀疏。
春天的天气时晴时雨,毫无规律可言;
燕子在微寒中感到畏惧,不敢轻易飞翔。

注释:

  • 羲驭:指“羲和驾驭的日”,古代传说中,太阳是由西王母的儿子羲和所驾驭。这里用以形容太阳升起的状态。
  • 舒徐:舒展、延缓,形容日光照射的温和。
  • 杏花:指杏树的花,通常在春季开放。
  • 半晴半雨:形容春天天气多变的状态。
  • 燕怯:燕子感到害怕,形容天气的寒冷使燕子不愿飞翔。

典故解析:

  •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日神,代表着太阳的光辉与温暖。
  • 燕子:燕子是春天的象征,春来时燕子归来,寓意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诗歌鉴赏:

《春日即事》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透过简单的字句,展现了春日的多变与微妙。诗中“羲驭舒徐日正迟”一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但略显迟缓的春日午后,给人以轻松的感受。接下来的“园林已觉杏花稀”则敏锐地捕捉到春天中杏花凋谢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诗人用“半晴半雨”描绘了春天的不确定性,真实地反映了春季多变的气候,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无奈。

最后一句“燕怯轻寒不耐飞”,则将春的气息与燕子的归来结合在一起,燕子的飞翔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因寒冷而不敢轻易飞翔,给人以深刻的感触。这种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微妙关系,也隐含了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藏着诗人对春天的思索,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羲驭舒徐日正迟:太阳缓缓升起,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2. 园林已觉杏花稀:园子里杏花的数量已经开始减少,暗示春天的短暂性。
  3. 半晴半雨春无准: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
  4. 燕怯轻寒不耐飞:燕子在微寒的气温中感到畏惧,不愿意飞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燕子赋予情感,使其表现出畏惧的状态。
  • 对仗:如“半晴半雨”与“轻寒不耐”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生与死、希望与失落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温暖、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杏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以及生命的短暂。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羲驭”指的是:

    • A. 太阳的神
    • B. 月亮的神
    • C. 风的神
  2. 诗中提到“燕怯”的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 B. 天气太冷
    • C. 没有食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爱情
    • B. 自然与时光
    •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俞桂的《春日即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强调国家的忧患,而俞桂则关注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唐诗宋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杜相三首 慈圣光献皇太后挽词二首并进状 其一 首夏 出郊 李节推亭子 彭城道中 赠张济 送高秘丞 论交 北园会客不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字旁的字 进马 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轻身下气 邪戾 挞煞 权移马鹿 牛字旁的字 见风转舵 包含宾的成语 包含趁的成语 贪生舍义 斤字旁的字 痛心绝气 怀禄贪势 寒耕暑耘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