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8:24
南乡子
春意满南枝。烂漫花前介寿卮。一事最看今古少,埙篪。白首同赓唱和诗。何用说期颐。稳见蟠桃再熟时。阿母端居常戴胜,瑶池。方朔依然是小儿。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南方的枝头,繁花似锦的花前举起寿酒。世间最看重的就是这份长寿,像是埙和篪的悠扬伴奏。白发苍苍的我们依然吟唱作诗,何必再提“期颐”的年岁。稳稳地等待蟠桃再次成熟的时候,母亲端坐在一旁,常常佩戴着花冠,宛如瑶池的仙子。方朔依然是个小孩子般的心态。
“蟠桃”典出《西华山志》,是传说中西王母所种的仙桃,吃了会长生不老。此处用蟠桃来比喻长寿与美好,寓意母亲的长寿及家庭的和谐美满。
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兼具雅致与亲切,风格多样。
此词作于诸寿康、寿铭兄弟为其母祝寿之际,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祝愿和对家庭幸福的珍视。
这首词以轻松愉悦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家庭的温暖。开篇以“春意满南枝”引入,生动地展现出春日的美好,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接着提到“烂漫花前介寿卮”,不仅是对母亲长寿的祝贺,也暗示着家庭聚会的温馨场面。词中“白首同赓唱和诗”,展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尽管岁月流逝,但亲情的纽带依然紧密。
“何用说期颐”一句,透出一种对时间的淡然,强调心态的年轻与乐观,表明长寿不仅在于岁数,更在于心境。最后以“阿母端居常戴胜,瑶池”句收尾,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如同仙子般的形象,既是对母亲的赞美,也是对家庭和谐幸福的向往。
整首词充满了祝福与感恩,表现了对母亲的敬爱与对长寿的期许,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家庭与亲情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春意满南枝”中,春意象征什么?
“蟠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阿母”指的是谁?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汪东的词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家庭祝福,而李白、杜甫则更侧重于爱情和社会的广泛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