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3:02
怀仁里夜集同宋筱珩
作者: 陈展云 〔清代〕
说佛谭仙总渺茫,
萍蓬何地话行藏。
秋心半为诗人瘦,
夜漏偏于独客长。
无用文如前岁历,
大难身似逆风航。
年来侘傺应同感,
谋隐何时薄禄偿。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教与道教的思考,感觉它们都显得渺小而难以捉摸。漂泊的生活让我在何处谈论自己的行踪与藏身之地呢?秋天的心情让我有些消瘦,就像夜里的时光在独自的客人身上显得漫长。往年的文采毫无用处,我的处境就像在逆风中航行。近年来的困苦让我感同身受,什么时候才能通过隐居来获得微薄的生活补偿呢?
陈展云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哲理的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夜晚,诗人与友人宋筱珩聚集于怀仁里,借此机会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此时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萧瑟与沉重,因而写下此诗。
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开头两句引入了佛教与道教,表达了对这两种宗教思想的困惑与渺茫,显示出一种对生命真谛的追寻。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秋心”与“夜漏”来描绘内心的孤独与焦虑,这种情感在秋天的肃杀中愈加明显,诗人似乎在自我对话,探讨着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诗中“无用文如前岁历”,更是表现出诗人对往昔成就的无奈与失落,人生的艰辛与逆境让他感到无力,仿佛在逆风中航行,处处碰壁。而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思考与期望,诗人渴望通过隐居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生活的安宁,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宗教哲理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孤独与困境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佛”和“谭仙”分别代表什么?
“秋心半为诗人瘦”中的“瘦”主要指什么?
诗人对往年的文采持什么态度?
答案:
对比陈展云的《怀仁里夜集同宋筱珩》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与时间的流逝,但陈展云更侧重于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对历史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