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3:31
题遗山诗
作者: 赵翼 〔清代〕
身阅兴亡浩劫空,
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
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
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
我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兴亡,看到浩劫之后的一片空虚;
在两个朝代中,文献的繁荣已变成了一个衰老的老人。
没有官职也不妨碍我吃周朝的粟米,
但深感忧愁的是史书中失去了楚国的弓。
在行殿中,幽兰花为夜火而悲伤,
故都的高大乔木在秋风中哭泣。
国家的不幸却让诗人感到幸运,
当赋诗到沧桑之时,诗句便显得格外工整。
赵翼(1727年—1814年),字孟坚,号洵斋,湖南人,清代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表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题遗山诗》写于清代,正值清朝的衰落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沉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惜。
《题遗山诗》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赵翼通过对国家兴亡的亲身经历,感慨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流逝。诗的开头以“身阅兴亡浩劫空”引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随后提到“两朝文献一衰翁”,不仅指代古代文献的衰落,也隐喻了人类智慧的无常。接着,诗人以“无官未害餐周粟”来展现自己的淡泊心态,尽管没有官职,却依然能享受生活的基本需求,这是一种对物质的淡然态度。
而“有史深愁失楚弓”则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忧虑,楚国的弓作为文化的象征,代表了历史的遗失与对往昔的追忆。后面的“行殿幽兰悲夜火”通过拟人手法,赋予了幽兰花悲伤的情感,传递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悲哀感受。最后一句“国家不幸诗家幸”则是对诗人角色的自我反思,尽管国家遭遇不幸,但诗人却在创作中找到了表达情感的渠道,使得诗句变得更加精致。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以感情的积累达到高潮,展现了赵翼对于国家、历史、个人身份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创作的幸福感。
诗中提到的“楚弓”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足
B. 文化的遗失
C. 战争的胜利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态度是:
A. 完全无所谓
B. 深感忧虑
C. 只关注个人
诗中“行殿幽兰悲夜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对比赵翼的《题遗山诗》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是在国家动荡的背景下写作。赵翼更多表现出对文化的忧虑,而杜甫则在生离死别中展现了对家国的深切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