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歌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7 09:50:24

诗句

采采荆山铜,铸经菱花镜。

持以照妾容,芳华知不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24

原文展示:

采采荆山铜,铸经菱花镜。持以照妾容,芳华知不更。

白话文翻译:

在荆山上采集铜矿,铸造成雕刻着菱花的镜子。拿着它照照我的容颜,芳华是否依然如故?

注释:

  • 采采:形容采集的样子,像是轻柔的动作。
  • 荆山:指的是以荆棘为主的山,可能象征艰难或是特定的地方。
  • :指用金属熔化后成型的过程。
  • 经菱花镜:指的是镜子的装饰,菱花是指镜面上的图案,象征美丽。
  • 妾容:指的是我的容颜,妾在古代是指女性的一种身份,通常是侧室或侍妾。
  • 芳华:指花的芳香,延伸为青春、美丽。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照镜”这一行为在古诗词中常常用作自我反省和追忆青春的象征。照镜可以看见自己的容颜,常常引发对过往青春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学醇(约1580-1645),明代诗人,字子昇,号白山,江苏人。他以词清丽、雅致著称,常描绘女性的柔美与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

《子夜歌》系列诗作是郑学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明朝末年,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逝去青春的感慨。

诗歌鉴赏:

《子夜歌四首》其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青春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用“荆山铜”与“菱花镜”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美的追求,虽然采集铜和铸造镜子是艰辛的过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人心醉的美丽。持镜照容的动作,既是对自我的审视,也是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这里的“芳华知不更”更是点出诗人对青春的无奈与留恋,时光虽不可逆转,但仍然希望在某个瞬间能够永驻美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采采荆山铜:描绘了诗人为了铸造镜子而艰辛采集铜的情景。
  • 铸经菱花镜:通过铸造镜子的过程,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 持以照妾容:拿着镜子照自己的容颜,表达了对自身美丽的关注。
  • 芳华知不更:反映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青春的象征,照见内心的美与感伤。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的追求和对青春的回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荆山铜:象征艰辛与努力,暗示美丽背后的付出。
  • 菱花镜:象征美丽与青春,反映女性的柔美。
  • 妾容:表现了对自我认知和青春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山铜”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努力与艰辛
    C. 时光流逝
    答案:B

  2. “芳华知不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美的追求
    B. 对青春的流逝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B

  3. 诗中主角持镜照容的动作意在表达什么? A. 自我审视
    B. 对他人的羡慕
    C. 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通过月光引发思乡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相见欢》 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奈,与《子夜歌》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郑学醇相关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送韩子师侍郎序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青玉案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点绛唇·咏梅月 水龙吟·春恨 除夕 五月五日伯声侄精诚祷雨有应志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深自砥砺 锦簇花团 金鸡独立 糸字旁的字 包含躁的成语 鞠杖 恩礼 心字底的字 千金之子 秃宝盖的字 社南 田月桑时 皮字旁的字 见危授命 杯觥交错 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