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1:47
破阵子 拟过竹逸斋前探梅辄因雨阻词以柬之
作者: 陈维崧
昨夜雏寒侧侧,今晨小雨濛濛。
屡拟寻花过涧北,屡约听莺到水东。
心情无那慵。
丽景偏怜易谢,冶游最惜难逢。
四百八十南朝寺,二十四番花信风。
鹃啼催落红。
昨夜的寒气袭来,微微侧侧的冷意让我难以入眠;今晨的小雨细细密密,似乎在催促着我。
我屡次想要去涧北寻花,却屡屡约好听莺的声音在水东,却又因天气阻碍了我的计划。
我的心情变得懒散而无奈。
美好的景色总是容易消逝,而美好的时光更加难得。
四百八十座南朝的寺庙,二十四种花信的风。
杜鹃在啼鸣,催促着花瓣的凋落。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5-约1680),字仲明,号竹逸,清代诗人,以词名世,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景色的追求。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因春雨阻碍了他探梅的行程,诗人通过描写景物和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惜别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细雨和诗人对春花的渴望。开篇的“昨夜雏寒侧侧”便传达出一种清晨初醒时的寒意,接着的小雨“濛濛”则增添了季节的氛围。诗人在此时心中既有对自然美的期待,也有因天气原因而感到的无奈与慵懒。诗中反复提到“屡拟寻花”、“屡约听莺”,显示出他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但又因春雨的阻挡而未能如愿。这样的情感呈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生活中的无奈。
后半部分提到的“四百八十南朝寺”和“二十四番花信风”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与感慨,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景物的易逝。结尾的“鹃啼催落红”更是将这种伤感升华,杜鹃鸟的啼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暗示着生命的轮回和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反映出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百八十南朝寺”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寺庙?
“鹃啼催落红”中的“鹃”指的是什么鸟?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未能完成探梅的计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陈维崧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李清照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陈维崧则在景物描写中融入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