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6:48
作者: 高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
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
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南北之间如浮萍般漂泊,岁月又悄然催促我老去。
残留的灯光和腊月即将消逝,清晨的号角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鬓发渐渐染上白雪,内心却依然不愿放弃希望。
昔日的好友在金门之地,谁能帮助我摆脱世俗的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蟾(约713年-约770年),字孟直,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局动荡而隐居。他以词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时分,诗人身处异乡,思乡之情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交织,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途中除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感伤。开头两句“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引入了诗人的漂泊状态与时间的流逝,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则勾勒出除夕的景象,残灯象征着即将结束的旧年,而曙光的到来则寓意着新年的希望,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旧岁与新年的交替。
后两句“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尽管鬓发已白,心中却依旧充满希望与追求。最后一句“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则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诗人渴望能有人帮助自己摆脱世俗的纷扰,去追寻心中的理想与真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高蟾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的孤独和对旧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南北浮萍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诗句“鬓欲渐侵雪”中的“雪”比喻什么?
“金门旧知己”中的“金门”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