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6:36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在蛇形的沟壑里,流逝的岁月如同凤城的灯火,东风吹拂,唤醒了春天的音响。
突然传来神秘的乐声,仿佛是在为新年送行,烛光摇曳,照亮了夜空。
听那南邻北舍的爆竹声,流光闪烁,让人心神俱惊。
我才一瞥,仿佛看到蝴蝶的衣裳碎裂,惊讶得像是飞舞的雪花。
岁月已尽,漏壶的水滴仍在流淌,我试问,今夜何时?夜已过了三更。
最响亮的是铜街上叠起的鼓声,仿佛雷鸣般震耳欲聋。
我犹记得在宴席散去后,千家万户歌声嘹亮,箫笙齐鸣。
在银色的台边,腊梅花送来喜庆,依旧缀满了晶莹的花瓣。
“椒筵”指的是宴席,常用于形容欢庆场面;“腊花”指的是腊梅,象征寒冬中绽放的美丽与坚韧;整首诗恰逢除夕,承载了辞旧迎新的喜悦。
阮恩滦,清代诗人,生于官宦之家,作品多以清丽见长,擅长描绘生活情景和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之时,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蕴含对往昔岁月的感慨。
《庆清朝慢 除夕听爆竹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刻画了除夕夜的热闹与欢乐。开篇以“蛇壑年华,凤城灯火”引入,展现了岁月与繁华的对比。诗中“东风催动春声”不仅传达了春天来临的气息,也隐喻了新年的希望与生机。
乐声的描写尤为生动,尤其是“神弦乍歌迎送”一句,表现了新旧交替的瞬间,令人心潮澎湃。而“流光电挚总心惊”则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仿佛每一声爆竹都在响彻心间。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的珍视,给人以强烈的共鸣与情感共振。
整首诗围绕着除夕夜的欢庆,表达了人们对过去一年的感慨与对新年的期待,传达了辞旧迎新的主题。
诗中“东风催动春声”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风的猛烈
c) 旧年的结束
“岁已尽,漏正永”中“漏”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水的滴落
c) 生命的无常
诗中提到的“腊花”象征什么?
a) 喜庆
b) 坚韧
c) 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