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寺居》

时间: 2025-05-06 02:32:15

诗句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15

原文展示:

浩然巾杖立秋钟,院舍门门细径通。
柏子有芽生塔地,鹤毛无响堕廊风。
闲栖已合称高士,清论除非对远公。
不厌浮尘擬何了,片心难舍此缘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度过秋天的情景。手持拐杖的我在寺中听着秋钟,院落里每一扇门都通向小径。柏树的幼芽在塔基上生长,鹤毛在廊下轻轻落下而没有声响。我悠闲地栖息于此,已然可以称得上高士,只有在与远公对谈时,才会有清晰的论道。不厌倦世间的浮尘,我又能怎样呢?我对这段缘分的牵挂,难以割舍。

注释:

  • 浩然:形容气势磅礴,指作者的精神状态。
  • 巾杖:用来辅助行走的拐杖,象征老年人的闲适。
  • 柏子:指柏树的种子或芽,象征生命的延续。
  • 鹤毛:鹤的羽毛,寓意优雅和宁静。
  • 闲栖:悠闲地栖息,表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 高士:指品德高尚的士人,强调作者的理想人格。
  • 浮尘:世俗的纷扰,指人间的杂事与烦恼。

典故解析:

  • 远公:指陶渊明,因其隐居生活和高洁志趣而被后人尊称为“远公”,在此处表示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 高士:常用于形容隐士或追求高尚理想的人,表达出作者的自我认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于杭州,晚年隐居于西湖附近的寺庙,喜爱自然,诗作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林逋隐居生活中,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反映出宋代士人的生活理想和个性追求。

诗歌鉴赏:

《寺居》是林逋对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透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开篇的“浩然巾杖立秋钟”,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宁静,更隐含了诗人对道德和气节的坚守。接着,描写了庭院中的细节,展现了他对环境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尤其是“柏子有芽生塔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希望,而“鹤毛无响堕廊风”则传达了一种静谧的美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最后一句“不厌浮尘拟何了”,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内心宁静与理想生活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浩然巾杖立秋钟”:诗人以“浩然”描述自己的精神气质,手握拐杖,意象中透露出老年的智慧与宁静,秋钟的回响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
  2. “院舍门门细径通”:院落的小路相连,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3. “柏子有芽生塔地”:柏树的新芽在塔旁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勃发与延续。
  4. “鹤毛无响堕廊风”:鹤的羽毛轻轻落下,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仿佛渗透了诗人的心境。
  5. “闲栖已合称高士”:诗人自我肯定,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高士的境界。
  6. “清论除非对远公”:只有在与远公的交流中,才能进行清晰的讨论,反映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求。
  7. “不厌浮尘拟何了”:对世俗的纷扰并不厌倦,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对世俗的接受。
  8. “片心难舍此缘中”:对这段缘分的眷恋,难以割舍,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然,表现出诗人的淡泊与追求。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闲栖已合称高士”和“清论除非对远公”,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林逋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淡然,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体现出一种高洁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巾杖:象征老年与智慧。
  • 秋钟:传达季节更替与时光流逝。
  • 柏子: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鹤毛:优雅与宁静的象征。
  • 闲栖:隐士生活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远公”是指谁?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柏子有芽生塔地”意在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延续
    • B. 寺庙的破败
    • C. 自然的毁灭
    • D. 世俗的繁华

答案

  1. B. 陶渊明
  2. A. 生命的延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1. 林逋《寺居》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主题:两者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林逋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宁静,陶渊明则强调对自然的回归与田园生活的幸福。
  2. 林逋《寺居》王维《山居秋暝》

    • 意境:王维在山中描绘秋天的宁静与美好,而林逋的诗则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二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赏析》
  • 《林逋传》

相关查询

金缕曲 金陵旅中初度 金缕曲二首 其一 步君怀袖韵 金缕曲 前题 三叠前韵 金缕曲 后末日 金缕曲 题吴淑芳夫人霜柏慈筠图 金缕曲·门人张宜仲自江右来,欢焉道故。云:届重游泮水之年,其先德曾膺此典,词以张之 金缕曲 金缕曲 偶梦少小事,醒拈此阕 金缕曲 和汪蛟门同舍纳姬 金缕曲 赋程叶南雪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稳扎稳打 王粲 高足弟子 鸡犬皆仙 小说 豆字旁的字 施恩望报 竖心旁的字 相知恨晩 風字旁的字 专题集邮 包含煞的成语 缓歌缦舞 佳弟子 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