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松径》

时间: 2025-07-26 12:12:32

诗句

霜子落秋筇卓破,雨钗堆地屐拖平。

不知呵止长安客,肯爱深穿冷翠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12:32

原文展示:

霜子落秋筇卓破,
雨钗堆地屐拖平。
不知呵止长安客,
肯爱深穿冷翠行。

白话文翻译:

秋霜落下,竹筇(竹杖)已被打破,
雨水汇聚成堆,木屐在泥地上拖平。
不知怎的,长安来的旅客,
是否愿意在这深邃的冷翠之中漫步?

注释:

  • 霜子:指霜,表示秋天的寒冷。
  • :竹杖,古人出行常用的工具。
  • 卓破:表示竹杖已被折断或摔坏。
  • 雨钗:雨水滴落时的声音,像钗子掉落,形象生动。
  • :木屐,一种传统的鞋子,通常用木头制作。
  • 拖平:拖拽使地面变得平坦。
  • 呵止:不知道怎样停止,表示一种无奈。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喧闹。
  • 深穿冷翠行:深深地走进这幽静而寒冷的翠绿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孤山,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清雅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孤独情怀。林逋一生隐居于西湖孤山,致力于诗歌与琴棋书画的修养,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松径》创作于林逋隐居期间,诗中描绘了秋冬交替时节,松林小径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中表达了对长安繁华的淡漠和对幽静自然的喜爱,体现了林逋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松径》是一首自然题材的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秋冬时节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在这首诗中,林逋用“霜子落秋筇卓破”开篇,以秋霜的到来和竹杖的破损,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接着,诗人通过“雨钗堆地屐拖平”描绘出雨水与木屐的互动,表现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自然氛围。

诗的后两句则引发思考,诗人不禁对“长安客”发出疑问,暗示着长安的繁华与自己的幽静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肯爱深穿冷翠行”,表达了对自然深处幽静之美的向往。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尘世繁华的淡然,展现了林逋作为隐士的独特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子落秋筇卓破:秋天的霜降临,致使竹杖折断。
  2. 雨钗堆地屐拖平:雨水滴落,形成一片泥泞,木屐在地面上拖拽。
  3. 不知呵止长安客:不明白为什么长安的旅客会停下脚步。
  4. 肯爱深穿冷翠行:愿意在这幽静的青翠之中漫步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钗子掉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和意象上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景物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和孤寂。
  • 竹筇:代表隐逸生活的工具。
  • 雨钗:寓意自然的变化与声音。
  • 木屐:象征人们的行走与生活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子落秋筇卓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感伤
    • C. 无奈
    • D. 忧愁
  2. 诗中的“长安客”象征什么?

    • A. 繁华与喧嚣
    • B. 宁静与安详
    • C. 自由与放逐
    • D. 忘却与逃避
  3. 诗中提到的“冷翠”指的是什么?

    • A. 冷清的翠绿
    • B. 寒冷的气候
    • C. 幽静的环境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林逋的《松径》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景色,前者更侧重于秋冬的萧瑟,后者则强调夜晚的宁静和内心的安详。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

相关查询

行次昭陵 义鹘 朱凤行 鹿头山(山上有关,在德阳县治北) 丽人行 崔氏东山草堂 丈人山(山在青城县北,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 瀼西寒望 有感五首 题壁画马歌(一作题壁上韦偃画歌。偃京兆人善画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统制 举假 撞钟击鼓 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竹蔗 气字旁的字 声章 飙发 安然无恙 临渴穿井 角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门户之见 鸟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烽鼓不息 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