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时间: 2025-05-02 05:32:20

诗句

勃姑夫妇喜相唤,街头雪泥即渐乾。

已放游丝高百尺,不应桃李尚春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2:20

原文展示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勃姑夫妇喜相唤,街头雪泥即渐乾。
已放游丝高百尺,不应桃李尚春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老夫妇在街头互相呼唤的情景,随着天气渐暖,雪和泥水开始干了起来。诗人以游丝般的细腻之情描绘出春天的气息,然而他又感叹桃李花开依然受到春寒的影响,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尚未彻底。


注释

  • 勃姑:指老夫妇,可能是特指某对喜庆的老夫妇。
  • 雪泥:指下雪后沾染的泥土,象征着冬季的寒冷和湿润。
  • 游丝:比喻细长的丝线,象征着春天的细腻与柔软。
  • 桃李:桃花和李花,通常代表春天的花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代表词派为“山谷派”。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在竹间静坐时,夜闻孙元忠博士通书声,受到春天的启发,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图景,通过对老夫妇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和谐。诗中“勃姑夫妇喜相唤”,生动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而“街头雪泥即渐乾”,则让读者感受到季节的转换,冬去春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接下来的“已放游丝高百尺”,则使用了比喻,通过游丝的细腻与柔和,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最后一句“不应桃李尚春寒”则是对春天的期待与忧虑,暗示春天虽然来临,依然存在寒冷的气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与残酷并存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描绘人情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勃姑夫妇喜相唤:描绘老夫妇的亲密关系,象征着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
  2. 街头雪泥即渐乾:反映冬季的结束与春天的来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3. 已放游丝高百尺:用游丝比喻春天的气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4. 不应桃李尚春寒:通过桃李花的盛开与寒冷的对比,表达对春天最终到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比喻春天的气息,增强了意象的细腻感。
  • 对仗:通过“喜相唤”与“尚春寒”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桃李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时光与生命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寒:象征着春天的迟缓,暗含对生活中美好与困难的反思。
  • 游丝:代表着春天的细腻与柔软,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勃姑夫妇”指的是:
    A. 老夫妇
    B. 年轻夫妻
    C. 孩子

  2. “街头雪泥即渐乾”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来临
    C. 夏天的炎热

  3. 诗中提到的“游丝”象征着:
    A. 繁华
    B. 生命的脆弱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杜甫的春诗:两者均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思考,但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强调社会现实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郎中弟见寄 次韵郎中弟见寄 次韵康平仲侍郎丛丞相张公登倚云停二首 次韵和韩知刚见始之什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次韵公显夜闻风作 次韵公显宫教实见天都峰 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二首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狗眼看人低 包含鲈的词语有哪些 迟眉钝眼 林觉民 狐假鸱张 散结尾的成语 半壁山河 彑字旁的字 到不得 馬字旁的字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追逐 羽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六六六 一字旁的字 白首如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